■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講話、考察、回信、批示中表達了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和教師職業的尊敬,從教育大計、教師責任等多個層面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斷,是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師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每年教師節之際向全國廣大教師致以節日祝福,多次回信勉勵學校教師,多次在講話、考察、批示中表達了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和教師職業的尊敬,從教育大計、教師責任等多個層面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斷。9月7日,在第三十八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北京師范大學“優師計劃”師范生,畢業后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為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師工作的重要論述,是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遵循。
立教之本、興教之源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重要論斷。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承擔的使命最莊嚴、最神圣、最偉大。黃炎培拜師蔡元培,慨然道出:“最初啟示愛國者,吾師;其后提挈革命者,吾師。”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優良傳統。習近平總書記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到教育事業發展基礎工作的戰略高度,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和教師成長規律,充分信任、緊緊依靠廣大教師,改善教師待遇,關心教師健康,維護教師權益,確保教師潛心教書、靜心育人,確保教師崇高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確保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
只有深刻把握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遵循,才能為教師點燃崗位上的幸福感、事業上的成就感、社會上的榮譽感,為校園創設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的良好環境,為國家營造優秀人才爭相從教、在職教師盡展其才、大國良師云奔潮涌的壯麗局面。
“筑夢人”“引路人”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重要論斷。當今全體中華兒女的最大公約數非中國夢莫屬。實現偉大夢想是一場歷史接力賽,培養接棒者就是教師胸懷的“國之大者”。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教育發展,更需要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需要涌現大批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的好老師。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問題,一代教師有一代教師的使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教師培養的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絕不能培養社會主義破壞者和掘墓人,承載的是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四有”以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為引領,正確的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好老師的理想信念應該以“四為”作基準,即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充分展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戰略高度強調教師工作極端重要性的政治站位。我們要深刻把握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遵循,激勵教師投身建設教育強國這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幫助學生筑夢、追夢、圓夢,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信道者、傳道者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重要論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教師投身的是培根鑄魂的崇高事業,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教師要同黨和人民站在一起并忠誠于黨和人民教育事業,做到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堅持“八個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強調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我們要深刻把握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遵循,打造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教師隊伍,確保這支隊伍后繼有人、源源不斷,推動立德樹人、教書育人。
學問家、品行家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重要論斷。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師者,既為師亦為范。《論語·子路》載,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韓愈《進學解》載,學生視教師“吐辭為經、舉足為法”,因為教師應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自覺,因為教師奉獻的是潤己澤人的事業。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努力培養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師,不斷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緊迫任務。
經師易求,人師難得。教師不能止步于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應當力求成為學問之師與品行之師兼具的“大先生”,既精通專業知識、做好“經師”,又涵養德行、成為“人師”。以此為目標,尋求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建設高質量的教師教育體系。“經師”和“人師”的統一實乃為學、為事、為人的統一及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的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北京師范大學“優師計劃”的同學們繼續秉持“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珍惜時光,刻苦學習,砥礪品格,增長傳道授業解惑本領,畢業后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為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只有深刻把握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遵循,教師才能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繼承發揚老一輩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作者系上海師范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研究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學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中國教育報》2022年09月15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