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零零,丁零零”,午飯時間到了,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小學學生排隊來到食堂,從消毒柜中拿出碗筷,打上飯菜,來到餐廳坐下吃飯。干凈整潔的餐廳里,學生正大口吃著美味的營養午餐。
“我最喜歡今天的胡蘿卜燉排骨,我等會兒還要去加一次。”學生譚世杰邊吃邊說。學校食堂根據營養專家的建議,從農村孩子身心健康出發,制定了符合學生成長需求和口味愛好的食譜,讓學生每天都能吃上香噴噴的飯菜。
“孩子回家后,總是跟我說今天在學校吃了什么好吃的,吵著要我在家里也做同樣的飯菜。這樣的營養午餐,我很放心。”學生馬茜的媽媽笑著說。
2019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小學考察。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師生食堂,仔細察看餐廳、后廚,了解貧困學生餐費補貼和食品安全衛生情況,囑咐學校和老師,既要當好老師,又要當好臨時家長,把學生教好、管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確保學生在學校學、住、吃都安全,讓家長們放心。
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石柱縣委、縣政府將“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作為重點民生實事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各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了縣、鄉、校及10個職能部門組成的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責任體系,實現全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全覆蓋。
在石柱縣,所有學校食堂堅持“公益性、非營利性”的原則,由學校自辦自管,執行“四統一”,落實糧油等大宗原材料政府統一招標、統一采購、統一分配、統一運送,全面實現政府集中采購;建立健全從食品采購到儲藏、加工、留樣、分餐、消毒、應急等各環節完整的管理制度,促進食品采購、財務管理、人員管理和過程管理規范化。
石柱縣營養餐實施學校聯合營養專家,根據季節制定營養食譜,每周每天不重樣,向學生提供營養可口、搭配合理的完整午餐,午餐標準至少達到“兩葷、兩素、一湯、一份飯”,部分學校還搭配了水果,真正做到讓農村孩子吃得飽、吃得好。
記者在中益鄉小學看到,營養改善計劃實行食材采購“四定”制度上墻——定人員、定點采購、定量、定標準。學校食材加工遵循“三不兩要一嚴禁”原則,即生熟不混合、流程不交叉、盛裝不裸露,儀表要端莊,留樣、晨午檢要按時,非工作人員嚴禁入內。健全的制度有效保障了食材采購可溯和食品加工安全。
曾經因場地限制,中益鄉小學食堂實行錯時就餐。為解決學生就餐擁擠問題,該校于2019年改建了食堂,在原食堂上疊加了一層,增加了220平方米的學生餐廳,擴充后可同時容納180人用餐。
2019年6月,學校食堂管理員秦建國和兩名學生受邀在釣魚臺國賓館就營養改善計劃供餐模式作經驗交流。交流會上,會議所在地餐廳根據中益鄉小學的營養膳食模式制作午餐,受到與會者高度評價。
“學校每天一排查、鄉鎮市場監管所每月一檢查、教委每季一考核、家長每學期一參與、市場監管局每學期一督導。”在實施“五個一”強有力監管保障的同時,縣教委每年3月、9月還聯合市場監管局、衛健委等部門對學校食堂及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進行專項檢查,認真落實監管職責,不漏一處死角,確保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安全、健康、有序實施。
《中國教育報》2022年10月18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