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們深刻領會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精神實質,堅持和加強黨對學校的全面領導,加快實現由大到強歷史性轉變,學校的整體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明顯增強,19個學科的學術影響力和貢獻能力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5個學科進入ESI前1‰,金融數學、晶體材料、凝聚態物理、膠體界面化學、微生物、機械、材料學、心腦血管功能修復、新藥制造、中國古典哲學等學科均達到國內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領域已處在世界水平。”對學校近年來由大到強的變化,黨的二十大代表、山東大學黨委書記郭新立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作為多年奮戰在高等教育戰線的一員,郭新立見證了高等教育這10年的高質量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高等教育戰線以高質量為統領,不斷探索建立與國情相適應、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理念與模式,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發展之路,提供了中國經驗、貢獻了中國智慧。”郭新立說。
“我們積極探索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和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山大方案’。”郭新立介紹,近5年來,山東大學主動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新增人工智能等戰略新興專業15個、網絡空間安全等學位點4個,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58個,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數實現倍增,5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19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17個學科(領域)進入國際主流排名前100、4個學科(領域)進入國際主流排名前50。在做好“加法”的同時,山東大學還在積極做“減法”,將本科專業從之前的124個,優化減少到了95個。
“在服務‘國之大者’、解決一些關鍵領域‘卡脖子’難題方面,山東大學繼續加強有組織科研,持續加強前沿科學中心、集成攻關大平臺等重大科研平臺建設,加快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近年來新增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5個、人文社科平臺3個,彭實戈、張運、陳子江、王文興、王小云等院士領銜的團隊在多個領域取得了系列原創性突破,李術才院士領銜的巖土工程團隊突破了隧道地下工程災害預報世界性難題,處于國際領先地位。”郭新立說。
近年來,山東大學在文化引領方面主動擔當作為。郭新立介紹,學校承擔了全球漢籍合璧、《永樂大典》綜合整理等國家重大文化工程,參與舉辦世界儒學大會、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等,積極參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項目,山東大學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取得了豐碩成果。
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辦學治校全過程,郭新立也見證了高校高質量黨建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的過程。
“山東大學創新發展‘一位班子成員領學,認領一個問題,聚焦一個專題,制定一個方案,破解一個難題’的‘五個一’學習模式,探索形成了發揮學校黨委、基層黨委、黨支部、黨員‘四個作用’的特色黨建模式,在加快實現學校由大到強的進程中充分彰顯黨的領導優勢。”郭新立說。
“高校要肩負起新時代的使命擔當,在基礎學科人才培養上實現新突破,在學科交叉融合上取得新成績,在國際交流合作上拓展新渠道。”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郭新立對今后的工作充滿期待:“我將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心懷‘國之大者’,牢牢把握高等教育的辦學方向、重要使命、戰略基礎,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以更加有效的思路舉措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更大力量。”
《中國教育報》2022年10月20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