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被譽為中國十強縣的湖南省長沙縣里,條件再簡陋的村小也時常能聽到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變遷,越來越多家長選擇讓孩子進城接受更優質的教育,大量生源涌入城鎮,鄉村學校逐漸面臨空心化。
為改善這一現狀,近年來,長沙縣持續優化辦學條件、全面開啟合作辦學、大力引進優秀師資……隨著教育教學條件與質量的持續提升,今年以來,長沙縣共吸引了1100余名中小學生“回流”,鄉村學校里又能聽到瑯瑯書聲。
硬件設施既新又全
在距離長沙縣20多公里的春華中學校園里,經常可以看到學生在操場運動,歡聲笑語不斷。
而此前的春華中學卻是另一番景象。“只有一棟教學樓和宿舍樓,200米的跑道坑坑洼洼……”該校校長龍勝說,占地20畝的校園一度只剩下200多名學生,且還在陸續轉學。
2017年,投資約1.1億元的新春華中學落成,綜合樓、教學樓、學生公寓、食堂、風雨操場、教師公租房等應有盡有,還建有1個含400米跑道的室外運動場,8個室外籃球場,并配備了先進的教學設施設備,一躍成為了湖南省優質農村寄宿制學校。
“每間公寓都配備了空調、熱水器和衛生間,孩子在這里學習、生活,我們很放心。”家長章志釗告訴記者。
舊貌換新顏,很快引發學生“回流潮”。龍勝介紹,學校近幾年已“回流”近500名學生。
春華中學的變化,只是長沙縣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一個縮影。5年來,長沙縣投資近30億元,新建義務教育學校24所,改擴建學校30所,增加公辦義務教育學位近5萬個,致力于讓每個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
師資力量配足配齊
嶄新的教學樓、寬闊的操場、花園式的校園……在長沙縣北部,開慧中學是一道亮麗風景。但在幾年前,這所中學的師生卻在不斷流失。
學校教師佘曼妮回憶,因為辦學條件相對落后,學校不少青年教師紛紛考進城區,最多的一年流失了10名骨干教師。師資力量的薄弱,直接導致生源的流失。
2021年,開慧中學改擴建,并成為百熙教育集團成員校,可直接享受集團校優質的教師資源。今年該校又新進了7名年輕教師,為學校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師資力量充足,教學水平提升,一下就吸引了30名學生“回流”。
“老師們很優秀,教學方式新穎有趣,我們都喜歡。”初一新生楊沁蓉告訴記者,她小學就讀于長沙縣百熙實驗學校(小學部),按照學區劃分原本計劃去長沙縣特立中學讀初中,得知老家開慧中學進行了“大改造”,又增添了不少優秀教師,便毅然選擇回到家鄉就讀。
為了讓教師“留得住、教得好”,開慧中學校長黃倩表示:“教師不僅都有鄉鎮補貼,還享受教育基金獎勵和各種業務培訓,每年還會評選‘最美鄉村教師’‘優秀鄉村校長’。”
“真正的教育‘翻身仗’,必須有強大的師資隊伍作保障。”長沙縣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李文杰表示,今年,長沙縣共為農村學校招聘了237名教師,并深入落實鄉村教師人才津貼、績效工資、教師體檢、表彰獎勵等系列政策措施,還依據學校艱苦邊遠程度實行差別化補助,切實提升鄉村教師的獲得感、榮譽感、幸福感。
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每天下午4點半,學生家長羅嬌從長沙縣城區出發,開車20分鐘到達今年秋季學期開學、位于果園鎮的雅禮實驗田漢學校,接女兒放學。
今年,長沙縣首次與雅禮實驗中學合作辦學,依托雅禮實驗中學資源優勢,推動實現資源共享、校際聯動。“學校啟動了雅實教育共同體‘青藍工程’,讓雅禮實驗中學的專家、骨干和雅禮實驗田漢學校教師結成師徒,助力年輕教師成長。”雅禮實驗田漢學校校長馬明介紹,學校還經常邀請專家來校開展講座,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名校品牌效應凸顯。得知這一消息的周邊居民十分高興,紛紛將孩子送至該校就讀。據統計,果園鎮去年有學生1228人,今年1333人,“回流”105名學生,創歷史新高。其中,雅禮實驗田漢學校接收“回流”學生50人。
不只是雅禮實驗中學,長沙縣今年還大力引進了長郡中學、砂子塘小學等優質教育品牌入駐果園鎮、黃花鎮等鄉鎮。目前,全縣已有15所學校(幼兒園)與省內外14家優質教育品牌建立合作關系,輻射范圍從城區延伸到農村、從義務教育延伸到全學段,有力促進了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這為辦好鄉村教育指明了方向。”李文杰表示,長沙縣教育系統將持續改善鄉村學校的辦學條件與育人環境,不斷提升教育服務能力和水平,一體推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星城力量。
《中國教育報》2022年11月26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