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行在天地間 記錄時代美

——本報記者2023年“新春走基層”活動采訪手記

發布時間:2023-02-06 來源:中國教育報

■新春走基層特別報道

新春之際,本報記者踏上“新春走基層”的征程,分赴大江南北,深入基層、深入校園,采訪記錄教育系統干部師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精彩瞬間和喜人景象,鮮活展現大家學習工作生活的點滴變化和切身感受,全面反映各地教育改革發展所取得的積極成效,凝聚廣大干部師生團結奮進的力量。

最美的風景在基層、最深的感悟在基層,成為每一名新聞工作者的共識。“新春走基層”活動中,記者們用細膩的文字描摹節日的喜慶氛圍,用生動的筆觸謳歌催人奮進的時代,用寫實的鏡頭記錄日新月異的發展;走進一個個教育現場,感受一位位教育同仁,講述一個個動人的教育故事;在扎實的采訪中練好腳力,在敏銳的觀察中提升眼力,在冷靜的思考里增強腦力,在形象的文字上淬煉筆力。在行走基層的過程中,他們收獲著成長。在此,我們選取了部分記者“行”的觀察、“走”的思考,展現他們深入基層一線,記錄偉大時代的奮斗風貌。——編者

在火車站記錄春運學生志愿者

善小為之聚力量

本報記者 林煥新

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古話,用在公益志愿者身上頗為恰當。

比起搶險救災、抗擊疫情,許多公益志愿者的服務內容都是生活小事:指路、撿垃圾、維護秩序……但正是無數小事交疊,構成了社會生活的底色。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最深刻的感受是,在一個個基層崗位上,身處象牙塔中的學生得以了解社會和人生百態。他們忙碌在車站、社區、養老院、旅游景區等地,接觸各個年齡段、各種職業、各個地方的人,進而豐富閱歷、增長才干。在火車站,許多志愿者告訴記者,他們由衷地為歸家的人感到開心,也急切地希望自己幫助的每個人順利到家。他們中有許多是外出求學的大學生,更與歸途中的人們感同身受。

引導、鼓勵大中小學生參與公益活動,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縮影。在各地各校、共青團組織等的引導下,公益時長成為學生評價的一項重要指標。積累公益時長是許多志愿者邁出“公益”第一步的契機,而正是邁出了第一步,他們才切身感受到助人為樂的幸福感、成就感,從而種下關愛他人、服務社會的種子,甚至排除困難、持之以恒付諸行動。“志愿匯”軟件統計數據顯示,福州市注冊志愿者人數已達到87萬人。希望未來有更多渠道、更多平臺為學生群體提供參與公益活動的機會。

此次報道中,記者本人也當了一回志愿者。作為許久未回家過年的“北漂”,每一位行色匆匆的旅客身上仿佛都有自己的影子。有人說“謝謝”,有人點點頭,有人順著指引繼續奔跑,暖意不斷涌上心頭。在車站,記者也欣喜地感受到家鄉的變化。2016年地鐵1號線通車,如今2號線、5號線、6號線都已通車,4號線也將于2023年開通。

善小為之,猶如積小流成江海。如此多的有志青年集合起來,定將構筑更加美好的未來。

采寫作品:《青春力量暖春運》見1月30日一版

在校園直擊留校學生春節生活

他鄉亦有故鄉味

本報見習記者 程旭

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天南海北的人歡聚團圓的節日。然而并非每個人都能在此佳節與家人一起吃頓團圓飯,尤其是對于剛剛離開家的大學學子們來說,因為種種原因留校過年,面臨的孤獨可想而知。

每逢佳節倍思親,如何讓離家的學子感受到家的溫暖,歡歡喜喜地在異地他鄉迎接新年?記者在這個新春看到了高校所做的努力。

在中國農業大學,記者最深刻的感受是,學校通過不同方式為所有留校學生策劃了豐富熱鬧的活動。充滿傳統特色和喜氣年味的活動驅散了孤獨,讓校園里充滿了春天的暖意。合唱、吉他彈唱、舞蹈、魔術、話劇、配音秀……這些別出心裁的節目出現在學院的線上晚會。合影打卡、寫春聯、寫福字、剪窗花、交換福袋、套圈、抽新年盲盒、投壺、面塑……線下活動現場更是氣氛熱烈,洋溢著歡聲笑語。在校學生、教職工及家屬全都參與其中,仿佛一個歡樂的大家庭,沉浸在溫馨祥和的節日氛圍中。

學校、學院在物質和精神上的充分保障,讓學子忘記了離家的煩惱。新年里,留校學生都收到了暖心大禮包:除了除夕年夜飯餐券、食品,還有癸卯兔年生肖吉祥物、科普書籍……一份份禮包盛放著對留校學生的關心關愛。書畫迎春活動,讓師生們盡情在紙間揮灑情感,思鄉之情,感恩之情,憧憬之情……所有淤積在心中的情感以這種方式表達出來,心中只留下對未來的祝福向往。

山高有行路,水深有渡舟。這兩年來,因為種種因素,不少人許久未回家過年。然而,高校堅持不懈、細致入微的貼心服務,在北京最寒冷的這幾天,讓每一個異鄉學子體驗到了過大年的熱鬧和溫暖。

采寫作品:《多彩團拜感受濃濃關愛情》見1月20日四版

在病房陪伴醫學生齊心戰“疫”

一線也是大課堂

本報記者 甘甜

最初,我是被江西中醫藥大學醫學生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事跡所感動。隨著江西進入疫情高峰期,醫療機構和一線醫務人員面臨著巨大壓力。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本就是新冠醫療救治省級中西醫結合定點醫院。

艱難時刻,即便學校及其附屬醫院已經發出放假通知,眾多學生仍挺身而出,主動向學校和醫院提交“請戰書”,積極要求堅守臨床一線。

10多天里,這些學生見證了身邊人從“恐陽”到基本上“都陽了”的轉變。

他們當中有感染第3天就申請返回一線崗位的學生支部書記、2021級研究生黃帥亮;有曾跟隨導師援渝抗疫,在疫情最吃緊時,每天拖著蛇皮袋去藥房為患者們拿藥、寄藥的2020級研究生吳夢文;有“陽康”后多次向學校提交“請戰書”,要重返崗位,并做好了春節不回家準備的2020級研究生史海勇……

2021級研究生汪士裕也一直奮戰在附屬醫院的臨床一線,他記得最嚴重的時候一個晚上接了二三十個發熱病患,但即便是最艱難的時刻,他們想到的卻是“得到一線去,同老師和學長們一起抗擊疫情”!

這只是一群平均年齡24歲的在校學生,卻用年輕的身軀為患者筑起堅固的健康防護墻。當記者問他們是否有過畏懼時,他們大多數人的回答卻是“怕因為自己被感染后,影響到換班”。

因為學習過專業知識,他們對疫情沒有太多恐懼,迎難而上,在抗擊疫情的實踐中更學會了獨立思考、忙中有序。

不一樣的戰場,但都是最好的課堂。

采寫作品:《堅守一線展現動人醫患情》見1月20日四版

在獻血屋見證教師的愛心之舉

于無聲處顯真情

本報記者 徐德明

教師如何才能成為教書育人的“大先生”?新時代如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這是始終縈繞在記者腦海中的重要問題。

天津市靜海區教育系統爭先獻血的故事雖然篇幅不長,但足夠溫暖。獻血這項工作雖然告一段落,但教師“以愛育愛”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這不僅是天津教育系統廣大教師用暖心之舉、善義之行,詮釋師者無私奉獻的美德和感恩社會的高尚情操的一個側面,也是天津教師努力爭做胸懷“國之大者”的“大先生”的一個縮影。

師德加速,唱好高音。教師群體踴躍獻血,是天津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持續發力的結果。近年來,天津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緊圍繞師德師風這個第一標準,完善并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引導教師爭做“四有”好老師。記者在長期采寫報道天津師德師風建設成果的過程中,受到鼓舞、受到感染,深感唯有從心出發,才能直抵心靈。

奉獻加倍,定好主音。無償獻血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如同教師這份職業一樣,點燃自己、照亮他人。關于奉獻,天津教師有這樣的共識:走出小我,融入大我;走出小家,服務大家;走出小眾,擁抱大眾。無論哪里有需要,都能看到教師服務奉獻的身影。

使命加溫,奏響強音。一直以來,在記者的采訪中,目之所及是生命,心之所向是使命。在天津教育界,有一種速度叫“天津速度”,有一種溫暖叫“教師志愿”,有一種可愛叫“學生比心”。多少個日日夜夜,教師們你溫暖我,我溫暖你,義無反顧、無怨無悔地投身強國有我的生動實踐中。

在記者看來,走基層實際上就是一份帶著問題出發、帶著真情抵達的“答卷”:唯有巧用腳力,邁開雙腿去實踐;錘煉眼力,睜開慧眼去觀察;激發腦力,抬起頭來去思考;調動筆力,凝練文章去謳歌。而這也是教育記者所表達的對教師職業的由衷敬意!

采寫作品:《教師獻真情 熱血暖寒冬》見1月13日一版

在鄉村校感受教育發展變遷

同心協力護夢想

本報記者 倪秀

從四川省成都市中心出發,驅車約一小時,便可抵達青白江區龍王學校。但即使是這樣的距離,從城區到鄉鎮的變化也特別明顯,無論是道路還是樓房,都能明顯地感覺到城鄉差距。

進入青白江區姚渡鎮的場鎮,很快便能找到位于場鎮中心的龍王學校——一所較為典型的鄉鎮學校。在龍王學校采訪,有兩個細節讓我印象深刻。

副校長黃文兵在龍王學校工作近20年,他對學校近年來的變化如數家珍:硬件改善了,師資也越來越好,學校辦學越來越好,家長也越來越滿意了。黃文兵感嘆說,以前學校每年的藝體節就是“熱鬧一下”,沒什么專業水準,現在卻一年比一年好。

另一個細節,是校長巫開金給美術教室配備了學校最好的智慧教育設備。他特別興奮地告訴我:“這是學校目前最好用的顯示屏和交互系統了,我們優先配給了藝術學科。”

近年來,青白江區在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的進程中,把優化農村學校教師結構、配齊配足農村學校音體美等專業教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每年公招優先保障農村學校的師資需求。正是在這樣的導向下,更多像龍王學校這樣的鄉村學校能夠迎來新的變化:即使與城區學校的硬件條件還有差距,但教育理念不再有差距,堅持“五育并舉”,著力培養時代新人是共同的教育追求。

“給鄉村孩子一個藝術夢想園”看起來是一所鄉村學校的樸實夢想,但這樣的夢想背后,折射了教育發展的時代變遷,蘊含著教育的重大意義。藝體學科不再是“豆芽課”,鄉村學校有了這么多研究生學歷的教師……龍王學校種種變化的背后,恰恰是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縮影。或許,在祖國大地上,更多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變化和故事正在發生。

采寫作品:《給鄉村孩子一個藝術夢想園》見1月7日一版

在山野間品味村民的幸福生活

建廠修路謀振興

本報記者 郭馨澤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新春佳節,走在最廣袤的田野間,感受著最純粹、最質樸的年味。千家萬戶的幸福點滴,匯聚成中華大地上暖暖的春意。

我們看到,泥濘不堪的山路鋪上了水泥;曾經廢舊的小學,成了村里的工廠;寂靜的鄉村,有了越來越多人口回流,歡聲笑語連綿不絕;那些曾經為吃不飽而發愁的村民,如今也張燈結彩,歡度溫暖祥和的春節……

這些看得見的改變是一方面,而授之以漁的力量,更是將鄉村振興的藍圖繪就成了一幅幅實景。鄉村產業加速提檔升級,農產品電子商務蓬勃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欣欣向榮……鄉村成了廣闊的舞臺,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留在鄉村、建設家鄉、落地生根、茁壯成長,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扎實推進鄉村振興,讓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習近平總書記眼中的“幸福生活”,不僅要看經濟總量,更要看百姓生活質量;不僅要看平均數,更要看大多數。四方溪村的變化是祖國萬千村落變化的一個縮影,而湖南機電職院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更是不計其數隊伍中的一個代表。所有力量匯聚而來,惟振興是務,共赴山海。

征途漫漫,使命在肩,惟有奮斗。在這片廣袤的神州大地上,我們取得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驅動著鄉村教育振興與教育振興鄉村的雙輪馬車,無數教育戰線的同仁正闊步前行,續寫“山鄉巨變”的新篇章。

采寫作品:《“被”溫暖的新春》見2月2日一版

《中國教育報》2023年02月06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 国色精品卡一卡2卡3卡4卡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在线| 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麻豆|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电影|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av| 91精品全国免费观看青青|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精品国产爽爽AV|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 久久精品蜜芽亚洲国产AV|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美女在线| 亚洲精品456人成在线|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jazzjazz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99re6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在线|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 | 香港aa三级久久三级老师2021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 99热这里有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中文|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免费|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18|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麻豆| 国产线视频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a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 精品久久久无码21p发布|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影院|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