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多處表述,與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有著強烈的正相關。如“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堅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等。
高校是高端人才的聚集地、科技創新的策源地,高校教師隊伍的質量不僅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緊密相關,而且與國家科技強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息息相關。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工作。
新時代十年來,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相關制度體系不斷健全完善,高校教師隊伍建設量質齊升,取得顯著成效。為深入了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相關政策的實施成效,為高校改進工作、提高質量提供參考,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課題組對全國31個省區市300余所普通高校(包括本科和高職)的15000余名教師開展了問卷調查,了解高校教師眼中的教師隊伍建設成效,以及高校教師普遍關注的相關問題。
高度認可師德師風和學校立德樹人效果
約九成高校教師認為,學校盡職盡責的教師很多。調查發現,高校教師高度關注教書育人,對本校教師的職業操守評價較高,師德師風建設形勢向好。在教師問卷中,約88.6%的本科教師和92%的高職教師認為學校里盡職盡責的教師多(其中75%認為“非常多”)。該數據表明,高校教師對所在學校的師德師風評價較高。在課題組另一項對學生開展的對應問卷調查中,認為學校里盡職盡責的教師多的本科生和高職生占比都接近90%(其中近70%選擇“非常多”),從側面對前一結論進行了佐證。可見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卓有成效,在自評和他評中都得到高度認可。
約九成高校教師認為,學生綜合素養提升效果好。在教師看來,經過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習,學生各項素質與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超過八成的本科和高職教師認為,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好(其中超六成教師認為“非常好”)。約91%的本科教師和高職教師認可大學教育對學生綜合素養和職業素養的提升(其中約70%“非常認可”),84.3%的本科教師認為學生的家國情懷有所增強(其中約60%認為增強“非常多”),83.7%的高職教師認為學生成為“能工巧匠”的信念得到了增強(其中約60%認為增強“非常多”)。在個人能力方面,高校教師認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實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信息技術能力等有很大提高。在個人品質方面,高校教師認為學生的責任心、集體意識、規則意識、主動性、自信心等有很大提升。與之相對應,學生認為自己的自主學習、社會適應、團隊合作等能力,以及責任心、主動性、集體意識等品質得到了很大提升。師生認知基本一致表明,國家、社會、高校越來越認識到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培養效果也愈加顯著。學生接受高等教育不僅是為了獲取專業知識,而且要培養優良品行、樹立正確三觀、提升社會能力、激發內在潛能,這些相比專業知識來說,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成才、對于國家和社會的健康發展更加有意義。
普遍關心教書育人,更青睞混合式教學
高校教師對教學質量關注度較高。調查顯示,高校教師非常關注職稱評審、科研考核、薪酬待遇等問題,但他們普遍最關心的還是學校的教學質量,并且認為自身從事非教學科研的事務性工作較多。在給定選項中,本科教師和高職教師最在意的前四項是教學質量、思想品質、教學態度、關心學生。超過八成本科與高職教師將教學質量排在“最在意”的前三位。其中近五成教師將其排在第一位,占比遠高于其他選擇。僅有約4%的教師將職稱排在第一位,不超過0.3%的教師將行政職務和學歷排在第一位。在不同身份特征的教師中,年齡段越低越在意關心學生,年齡段越高越在意教學態度。在最認可學校的事項中,約50%的教師在20個選項中選擇將“教學質量”排在“特別認可學校工作”的前三位,其中超過30%的本科教師和約26%的高職教師將“教學質量”排在第一位。可以預見,隨著國家和社會對教育質量關注的不斷提升,在高校教師的一致努力下,高校教學質量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喜歡采用混合式教學的高校教師占比最高。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疊加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的影響,引發了高校教育教學方式的廣泛變革。混合式教學是一種將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優勢有機結合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近年來在高校得到了廣泛應用。調查顯示,無論是本科院校還是高職院校,喜歡采用混合式教學的教師占比都最高,均超過半數;喜歡純線上教學的教師占比最低,僅占約2%。其中,本科院校中,有58%的教師更喜歡采用混合式教學,約40%的教師更喜歡線下教學,僅有約2%的教師更喜歡純線上教學。高職院校中,超七成教師更喜歡采用混合式教學,約27%的教師更喜歡線下教學,不足2%的教師更喜歡線上教學。該結果表明,一方面,大多數高校教師能夠適應變化,適時更新教育理念,采用新的教學方式;另一方面,高校須對線上教學效果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如何將線上技術、資源與線下課堂高效結合,使混合式教學的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是高等教育下一步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認可教學內容前沿性,對學校認同感強
超八成教師認為課程內容具有較強前沿性。調查顯示,超八成教師認為所在學校課程內容具有充分的前沿性。其中,81.4%的本科教師認為,學校的課程內容能充分體現本專業的新知識/動態(其中,超五成認為“非常充分”),84.9%的高職教師認為學校的課程內容充分反映了行業發展的新知識/技術/工藝/方法(其中,超六成認為“非常充分”)。這里有兩個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高職教師對課程內容的前沿性認可度高于本科教師;二是相較而言,“雙一流”建設高校教師和“雙高計劃”院校教師比普通院校教師,對所在學校課程內容前沿性的感受更加明顯。說明“雙一流”建設和“雙高計劃”建設成效顯著,同時普通院校教師需要進一步加強課程內容的前沿性,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超八成教師愿意推薦親友報考所在學校。教師是否愿意向親友推薦本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對學校的認可度。調查顯示,超八成教師愿意推薦親友報考所在學校,說明教師對學校的認可度高。尤其是“雙一流”建設高校、中部高校、36—50歲、正高級職稱、工齡10年及以上教師的推薦意愿更強。其中,本科院校中不同身份背景教師的推薦程度較為相似,相對而言,副教授、擁有博士學歷背景教師的推薦意愿更強烈。高職院校中,不同身份背景教師的推薦程度有所差別,年齡越大、職稱越高、工作年限越長的教師推薦意愿越強,擔任過班主任的教師和“雙師型”教師的推薦意愿也更高,這些推薦意愿更強的教師是對學校各類情況更加了解的教師。加深對學校的了解程度有助于提升教師對本校的認可度。
本次調查顯示,所在學校的師德師風、立德樹人落實情況、教學質量、教學方式、課程內容等均得到教師的高度認可,充分表明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相關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實。調查同時還發現,高校教師普遍關心的職稱評審、科研考核、薪酬待遇等問題,尤其是教學質量評價問題,亟待重視和解決。站在新起點,教師隊伍建設在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的同時,也要關注和完善教師評價、晉升、薪酬、人才流動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從而有效支撐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作者單位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本文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2021年度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批準號:GYI202100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3年02月27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