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強區先強師”系列報道
編者按 對于區域來說,基礎教育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小學教師隊伍的質量,他們的師德師風、專業素質和能力等是區域教育的“晴雨表”。一支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既要有年輕新秀,也要有專業過硬的業務骨干,更要有經驗豐富的領軍人才。如何結合區域的實際狀況,聚焦重點、做大做深教育人才儲備“蓄水池”?本刊特別策劃了“教育強區先強師”系列報道,今天刊發第一篇,敬請關注。
無錫市梁溪區近5年入職的新教師共1239人,約占在編教師總數的1/4。做好這一龐大體量的隊伍建設工作,既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打造新時代高質量教師隊伍的應勢之舉,也是奠基蓄勢、提升區域教育核心競爭力的戰略之舉。
近年來,梁溪區始終把新教師隊伍發展擺在重要的戰略地位,集聚各方資源,強化改革創新,源頭提質、引培并舉,新教師隊伍整體呈現結構趨優、素質提升、活力增強、后勁更足的良好態勢,逐步積累了構筑新發展階段新教師引育體系的“梁溪經驗”。
三個“創新”多維度提質,招聘新教師,打出“梁溪招式”
創新招錄模式,從原地“社招”到異地“校招”。2018年起,我們將傳統的“守株待兔”式統招逐步改變為“主動攬才”式校招新模式,連續4年赴東北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優秀高校現場宣講、設點招聘,同時優化招聘條件,提高報考門檻和要求。4年來招聘的新教師中,校招占69.6%,并產生了從“招得到”向“招得優”的轉變,新入職教師的整體素質明顯提升。2018年錄用的新教師中,“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占比僅為6.57%,而2019—2022年新入職教師中,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占比分別提高到8.4%、11.44%、17.73%、35.48%。校園招聘拓點、納優、提質,成效顯著。
創新考試方式,從“筆試+面試”到“面談+面試”。2020年年底校招時,我們首次對符合條件的優秀畢業生實施免筆試直接進面試的考核形式,優秀畢業生入圍率達21.82%,高于非優秀畢業生10個百分點以上。2021年年底,針對符合條件的優秀畢業生和“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又創新采用“適崗綜合評價+面談+面試”的考核方式,盡可能為優秀學生脫穎而出創造條件,“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和省部共建高校畢業生入圍率達50.89%。2022年,我們完全取消了筆試,在通過“適崗能力評價+面談+面試”進行校招之外,首次采用“適崗能力評價+面試”的考核方式,面向全國引進高層次青年人才。同時在全市教育系統率先采用全網絡環境、全場景視頻的“云端校招”模式,實現遠程校招各環節、各場景的無縫對接和真實“映射”,極大降低了疫情等客觀因素對考生的影響。目前來自世界前100強境外高校、我國“雙一流”高校和省部共建高校畢業生入圍率已達75.32%,招聘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創新實習機制,從“新教師跟崗培訓”到“名校優生教育實習計劃”。從2018年起,梁溪區建立起新教師職前跟崗培訓機制,有效縮短新教師工作適應期,提高專業成長起點。2021年,無錫市首創“名校優生教育實習計劃”,從新教師職前培訓提前到考前引育,與東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4所“雙一流”高校簽約合作,建立實習(就業)基地共8個,首批接納34名研究生到梁溪區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教育實習工作。2022年又與華東師范大學、蘇州大學、江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揚州大學簽約,新增5個高校實習基地,最終從105位報名者中遴選出59人完成一個月的“梁溪實習”。近兩年的校招中,9所簽約高校的報考人數和通過考試的簽約人數均有明顯增加,“名校優生教育實習計劃”輻射引才效應顯著。
三項“工程”立體化賦能,培育新教師,構建“梁溪范式”
立足問題解決,實施“三年達標工程”。針對新教師隊伍培育中存在的崗位適應不順利、教學技能薄弱、培訓體系有待完善等問題,我們從2020年起啟動實施《梁溪區新教師三年培養行動計劃》,推出“新教師教育教學素養達標”項目,以師德師風建設為核心、區域研訓課程為引領、校本研修為依托、教師自主發展為主線、評價激勵為保障,促使青年教師教育素養在三年內達標提質。2022年,梁溪區升級“新教師培養工程”,籌辦一年一次的“90后”教師發展論壇。面向入職3—5年的青年教師,專題研究“95后”教師發展,著力提升青年教師的教材解讀力、教學與作業設計力、語言表達力、教學反思力、學生管理力;通過“五力修煉研修營”“90后教師發展論壇”等途徑夯實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提升新教師的職業歸屬感和幸福感。“新教師三年培養行動計劃”至今已開展208場培訓活動,幫助741名新教師“站穩講臺”。
依托高校資源,實施“教育引智工程”。2020年,全市率先啟動“高校支持教師專業發展項目”,規范建立項目申報制,由各教育集團引進高校優勢資源支持教師專業發展,具有一定理論基礎、思維活躍、精力充沛的新教師隊伍成為項目推動的主力軍之一。在中小學與高校深度合作、高度融合的過程中,通過項目帶動、教研卷入、團隊研修等方式,高校專家和教師團隊以平等、互補、互惠的方式實現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真正融合,逐漸形成協同、共生、共贏、定制、賦能的合作樣態,從而提升中小學教師隊伍尤其是新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進而逐步實現自主發展。“高校支持教師專業發展項目”先后立項43個,目前正推進實施21個項目,均形成了階段性成果。
催生人才孵化,實施“三名”培養工程。2020年,我們重磅實施名教師、名班主任、名校長培養工程(簡稱“三名”工程),依據骨干教師、班主任、校(園)長自身發展目標和發展現狀,擇優遴選、動態調整培養對象,量身定制培養方案。過程中,采用“導師帶培+平臺推動+個人發展”模式,對培養對象“精準滴灌、靶向培養”,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教育名家成長路徑,加快高層次人才“冒尖”速率,也為新教師再提升、再突破、再發展提供強大助力。目前梁溪區已建立名校長、名教師培養導師工作室37個,名班主任工作站6個,有“三名”培養對象253人,工作室、工作站學員607人,已認定19名區名校長、114名區名教師、17名區名班主任。
新教師積蓄磅礴力量,蘊含未來希望。梁溪區將為新教師隊伍建設賦予更多新時代的內涵與精神,力爭3年內在教育高層次人才方面站到全市教育人才的塔尖,打造出全序列、梯隊式發展的新教師骨干群體。
(作者系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
《中國教育報》2023年03月15日第7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