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蜂蜜不好賣。十里八村跑下來,辛苦不說,收益也不穩定。自從河北環境工程學院駐村幫扶,我的蜂蜜不愁賣了,銷售和銷量有了保障!”河北省承德市豐寧縣老米溝門村養蜂人王顯忠說。
老米溝門村位于壩上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黑山嘴鎮,人均耕地面積小,農業資源條件匱乏。當地盛產的土蜂蜜成為群眾重要收入來源之一,但是由于交通不便、銷售渠道匱乏等因素影響,導致品質很好的蜂蜜“賣不出去、賣不上價”。
2016年,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工作隊進駐該村,了解情況后決定首先解決百姓“急難愁盼”,開展“蜂蜜消費幫扶”。學校黨委對此給予大力支持,研究制定出“三結合”消費幫扶工作方案——與駐村工作隊結合,開展線上線下零售,通過社交平臺進行宣傳,拓寬銷售渠道;與學校工會結合,動員師生員工采買;與大學生教育教學實踐結合,探索拓展銷售新渠道,相關院系和工作隊結合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相關課程實踐項目助力農戶增收。
經過幾年努力,消費幫扶鞏固并提升了工作成果,帶動村民實現持續增收。“承德豐寧老米溝門山高林密環境美,所產蜂蜜味香質純營養高!有需要請與我聯系……”駐村第一書記蘭宇最近還在通過社交平臺發布信息。
近年來,該校駐村工作隊還以黨建工作為引領,發揮高校自身優勢,千方百計促進百姓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同時,該校把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支點,通過會聚“鄉賢能人”增強村級組織的帶動力,通過“四議兩公開”制度提高村級組織的執行力,通過走訪宣傳夯實集體決策的凝聚力。
“優化配置促進產業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穩增收”成為駐村幫扶工作中又一個階段性重點,在穩定現有產業發展基礎上,駐村工作隊努力幫助村集體不斷優化產業配置,增加產業項目。
在縣財政資金支持下,老米溝門村集體和幫扶單位建起80畝暖棚發展種植產業,種植西紅柿、青椒等蔬菜,先后帶動農戶85戶參與,年人均增收3100元。
如今,通過流轉閑置土地,村民們每年獲得固定補貼收益,還加入合作社成為“職業農民”,掙到了另一份“工資”。腰包鼓了,日子好了,鄉親們的心里更美了,心氣兒更足了。
此外,村黨支部書記和駐村第一書記共同成立防返貧工作專班,針對性開展精準幫扶:對外出務工人員宣傳國家政策,使務工人員在外干得安心、返鄉暖心;為村幼兒園修建圖書室;幫助村內孤寡老人解決安全飲水問題;幫助村民查詢政策,申報防貧保險……
“今后,我們將持續在激發百姓致富內生動力、拓寬增收途徑等方面發力,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貢獻高校應有力量。”河北環境工程學院院長李曉華說。
《中國教育報》2023年03月28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