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特別報道
4月9日,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落下帷幕。本屆大賽有哪些亮點?創新創業教育應該怎樣開展?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武世興。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就是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的生動實踐。”武世興與記者分享了一組數據:今年參賽人數創歷史新高,1450萬名學生報名參賽,參賽人數首次突破千萬,這組數據也見證著8年來“互聯網+”雙創大賽的蓬勃發展。
談到今年大賽的亮點,武世興表示,一是堅持育人為本,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讓學生扎根中國大地,在創新創業中錘煉意志品質,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本屆大賽進一步突出育人功能,扎實推進賽事改革,將高教主賽道本科生入圍總決賽比例提高至60%,進一步提高教育分值比重。二是將創新創業項目和專業教育相結合,今年的大賽項目,高教主賽道按照“四新”分類、“紅旅”活動通過“四新”賦能、產業命題賽道結合“四新”征題,激勵學生結合專業知識開展創新創業,促進成果轉化應用。三是今年大賽正式設置產業賽道,致力于破解產學研脫節問題。本屆大賽產業賽道共有來自859家企業的1947個命題面向學生征集方案,1270所高校、3.1萬個項目、15.5萬人報名參賽。“實現了產業出題、高校揭榜、學生答題、同題共答,架起教育端與產業端深度融合的橋梁樞紐。”武世興說。
“引導學生扎根基層,發現問題,建立解決問題的意識,這是創新之始。”武世興說,“通過創新創業教育,我們要引導學生把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實踐緊密結合,不斷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希望借大賽之力進一步推進產教融合走向深入,有力破解產學研脫節的矛盾,把教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推動成果轉化和產學研用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本報重慶4月9日電
《中國教育報》2023年04月10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