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小鎮’模式為各地深入研究探索鄉村振興提供了寧波樣本!”4月中旬,14位院士、十余所高校相關負責人齊聚寧波市鄞州區東吳鎮,共同見證歷經一年多實踐的“大學小鎮”模式正式對外發布。
東吳鎮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寧波大學中國鄉村振興政策與實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陳劍平的牽頭下,與寧波大學合作探索了“大學小鎮”鄉村振興新模式。陳劍平院士介紹,“大學小鎮”充分發揮大學的綜合性學科資源和專業人才團隊優勢,130余名教師深入鄉村一線,開展鄉村產業、鄉村治理、鄉村人文等多方面的研究、實踐與幫扶,共同打造可供借鑒的鄉村振興模板。
“大學小鎮”是寧波高校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寧波高校建成國家級生物技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部共建農產品質量安全危害因子與風險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平臺11個,著力提升農業相關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技術研究和社會服務能力,為推動寧波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為現代農業提供人才支撐
“來來來,來自寧波海曙的蝦稻米,軟糯香甜!”近日,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在海曙區特色農產品直播活動中,聲情并茂地向網友展示優質農產品“蝦稻米”,吸引了眾多網友下單,銷售額瞬間突破5萬元。
近年來,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依托傳播類專業優勢,先后與寧波海曙未來農場、甬農鮮等數字農業企業開展合作。同時,該校通過“引企入?!薄八蜕肫蟆钡确绞?,構建校企深度融合發展的新平臺。
“直播帶貨是一次很好的實踐教學,助推了海曙區農產品的銷售,也提升了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闭憬ど搪殬I技術學院副校長應曉清說,下一步學校助農直播團隊將繼續深度融入農業農村發展,為當地農民傳授直播技能,助推農業振興。
近年來,寧波建強涉農專業,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匹配、優勢特色明顯、貢獻突出的重點學科、重點專業。寧波大學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躋身ESI全球前1%,寧波大學的水產養殖學、浙江萬里學院的生物技術等專業入選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園林技術專業入選省級“雙高計劃”專業群。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寧波高校設有園藝學、生物學等涉農專業20個,擁有專任教師227人、在校生5460人。
除此之外,為推動產教深度融合,寧波匯聚多方資源搭建起各類平臺,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先后建立了鄉村振興設計人才培養基地、鄉村觀察實訓基地、“城市園林”產學研聯盟,精準培養新農村環境設計、數字智慧農業、種養殖技術等方面人才。寧波大學水產學科建成從學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近三年累計培育水產博士53名、碩士47名、本科生169名,學生初次就業率100%。
科技服務農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3月,浙江萬里學院寧海海洋生物種業研究院啟用,該研究院建在寧海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蛇蟠涂現代種業先行區內,科技研發和人才培養均在產業第一線。
“寧海海洋生物種業研究院是人才培養與地方產業需求相結合的有機體,未來將聚焦水產種業,推動‘藍色糧倉’轉型升級。”浙江萬里學院校長應敏介紹,該研究院將圍繞浙江區域名特優新水產種質資源保護保存與鑒定評價、種質創新和良種創制、規模化制種等開展技術攻關,助力漁業產業規模化、綠色化、數字化轉型。
近年來,浙江萬里學院已投入上億元建成涉農實驗室超1.5萬平方米,培育縊蟶“甬樂1號”和文蛤“萬里2號”等國家級水產新品種,擴繁優質苗種600多億粒,在浙、蘇、閩等多地推廣養殖6萬余畝,指導10余家龍頭企業繁育優質貝苗3000多億粒,創造社會效益逾30億元。
堅持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是關鍵。寧波支持高校充分發揮人才和資源優勢,切實加強科學研究,以高水平科學研究支撐農業高質量發展,開展教育系統“甬江引才工程”等人才項目,助推寧波大學、浙江萬里學院等高校引進農業領域高層次人才近百人。
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寧波市智慧農業研究院團隊先后攻克了南方水稻生長灌溉需水量智能模型、天空地一體化農情監測與決策,以及肥藥施用農事行為AI識別等難題,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寧波古林鎮蜃蛟片現代生態農業綜合區。如今,該綜合區已實現耕地、播種、收割的無人化作業,肥料、農藥、灌溉水使用量減少8%—10%。該團隊還打造了集成以遙感、無人機、物聯網為核心的數字農業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帶動寧波和長三角地區優質高效水稻大田種植數字農業技術推廣。
全方位助力地方經濟增收
“村里種靈芝,教授來指導?!?021年7月,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攜專家團隊走進奉化區大堰鎮,雙方合作啟動“林下種植中草藥”項目,打造優質靈芝種植“田間教室”。專家團隊向村民開展科普微講座,并為村民提供技術指導,培育技術骨干。同時,該校還帶領中藥學專業學生參與現場實踐。第一批靈芝試點種植成功,實現畝產創收50萬元,吸引杭州胡慶余堂集團等投資400萬元進駐。
“借助結對幫扶大堰鎮種植靈芝,既能幫助村民提高經濟收入,又能讓中藥學專業學生通過種植、觀察、收割靈芝,提高專業技能,一舉兩得?!睂幉ㄐl生職業技術學院中藥學專業教師尤偉靜說。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研發關鍵技術運用于寧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的生豬養殖,引入低溫催化熱水解技術作為厭氧發酵技術的前置處理工藝,年均降低企業環保支出100多萬元。通過“豬糞—沼—農作物(果蔬)”種養結合模式,實現循環生態農業及生豬養殖提質增效,每年產生經濟效益300多萬元。
在項目開展過程中,該校以天邦股份寧海豬場為應用場景,開發了“寧海豬場元宇宙”,通過視覺監控、自動飼喂料線料塔、智能測溫等實現設備智能化和生產過程數據化。與此同時,形成養豬大數據,指導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從智能化養豬到數字化管豬的進化,覆蓋豬生產、采購、財務、人事及集團化績效管理全方位需求。
錦溪村是寧波市奉化區最偏遠的山村之一,曾經是市級貧困村。從2009年起,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與錦溪村結對,分批選派農林專業科技特派員走進山村。經過14年的接力,該校持續開展“香榧良種選育及高效栽培關鍵技術”的研究與示范,成功把錦溪村的2100余畝荒山變成了致富林,成為寧波市最大的香榧連片種植基地,村集體年收入突破140萬余元大關。
《中國教育報》2023年05月15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