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曾將“義烏發展經驗”生動地總結為“莫名其妙”的發展、“無中生有”的發展、“點石成金”的發展。這一精辟總結,道出了義烏獨特的發展模式——從一個交通閉塞、沒有任何先天優勢的貧瘠浙中小城,發展成四通八達、譽滿全球的“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發展經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縣域綻放的理論之花,是結合實際創造性地貫徹中央精神和踐行“八八戰略”的實踐碩果。
作為義烏唯一一所高等職業院校,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開創了浙江省縣級市辦大學的先河。辦校30年來,學校以“義烏發展經驗”為辦學根本遵循,緊跟義烏“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設,譜寫了創業城孕育創業校、創業校成就創業城的佳話。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拓創新、積極進取,打造了獨具特色的育人模式,為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義烏答卷賦能助力。
理念先行
以“義烏發展經驗”為指導
義烏發展是全國改革開放的縮影,改革創新是義烏發展的主線,其精神早已成為義烏的文化底蘊,是義烏勇毅前行的不竭動力,也是義烏工商職院辦學治校的內生力。學校堅持“根植義烏、服務區域、走向國際”的辦學定位,將義烏《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首譯地的政治優勢、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等高能級改革的平臺優勢、融入全球發展的樞紐優勢轉化為提升關鍵辦學能力的資源優勢,走出一條以“創”立校的特色辦學之路。
一是以創立校,將義烏精神融入辦學治校。義烏敢闖敢創、改革創新的精神深深融入義烏工商職院30年的辦學歷程,一代代義烏工商職院學子秉承“尚德崇文 創業立身”校訓,弘揚“求實 創新 致遠”校風,將“敢創、能創、會創、爭創”的基因內化為砥礪奮進的精神引擎,平均每年有60%左右的畢業生留地方就創業。
二是立德鑄魂,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傳承弘揚真理的味道為主線,全面實施“紅色基因鑄魂工程”,打造以“望道行”為核心的思政育人體系,為每一名學生烙上成長的紅色印跡。學校扎根《共產黨宣言》中文版首譯地,構建以“創”為魂的“三全育人”體系,為學校發展注入生機活力。
三是改革驅動,將市場文化融入雙創教育。學校遵循職業教育發展規律,把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邏輯主線,是省內最早設立創業學院、實施創業業績學分替代、進行創業標準認定的高等職業院校,形成雙創教育“義烏樣本”。
黨建統領
引領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
義烏工商職院以“義烏發展經驗”為根本遵循,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凝聚起“沖破藩籬、敢為人先”的精神力量,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創新人才培育模式。學校辦學立足義烏、融入義烏、服務義烏,緊扣市場發展脈搏,實現了從普通院校到省優質校再到省“雙高校”的跨越式發展。
一是堅持黨建統領事業發展,深化黨建聯建機制。學校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積極構建黨建統領事業發展的戰略格局,形成了黨的建設與學校事業融合發展的生動局面。學校入選浙江省高校黨建“四個融合”行動試點校。義烏市委與學校黨委深化黨建聯建機制,以黨建統領校地共建共治共享為主線,推進26個校地合作重點項目,探索出一條“資源更加融通、利益更加協調、運行更加高效”的校地協同發展新路。
二是注重黨建協同育人功能,共建產教融合體。學校大力實施“紅色根脈強基工程”,做好“校地融合、校校融合、中外融合”三篇文章,奏響高質量發展“協奏曲”,增強資源虹吸效應和內生創新活力。精準對接金義區域產業發展,持續深化“242”分布式產教融合體建設。2020年至2022年,學校技術服務項目330項、創新成果轉化253件、經濟效益達2億元,不斷提升職業教育的實效和區域貢獻度,入選教育部產教融合案例2個。
三是提升雙創育人載體,共筑創新創業共同體。學校充分發揮義烏國際商貿名城的市場優勢,創造性地構建與義烏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的嵌入式、特色化雙創教育體系,形成“市場共舞、師生同創、專創融合”的人才培養特色。學校致力于構建教育、人才、產業、經濟“四位相融”的雙創實踐育人平臺,重點打造以電商創業生態圈和環湖創意產業帶為核心的雙創教育平臺,推動產業需求更好地融入人才培養過程。
戰略聚焦
提升關鍵辦學能力
義烏工商職院在遵循“義烏發展經驗”中胸懷“兩個大局”、心系“國之大者”、涵養“大我情懷”,堅持以建構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職業教育體系為辦學目標,緊貼義烏經濟發展需求、緊抓新時期地方人才需求、緊盯區域產業格局變化,提升關鍵辦學能力,走出了一條既符合高等職業教育辦學規律,又適應本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特色辦學之路。
一是科學優化專業布局,提高產業支撐能力。學校始終以服務義烏建設“世界小商品之都”為使命,緊抓義烏實施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十大行動機遇,遵循“以工助商、以商促工、工商聯動”的建群理念,構建了與義烏產業高度銜接、相互支撐的八大專業群,服務產業發展需求。學校以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支點城市建設為目標,培養多語種人才,累計開設西班牙語、阿拉伯語、韓語等9個語種外語課程,語種數量居全省高職院校第一,為義烏儲備了高素質小語種人才。目前,學校33個招生專業均為義烏緊缺型專業,其中12個為財經商貿類專業。
二是緊密對接轉型需求,鍛造科技創新能力。學校傾力打造“創業教育”“創意教育”“國際教育”三大品牌,全力展示學校社會形象和核心競爭力,大力打造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36個,其中包含2個國家級研發平臺。突出市場和產業需求,秉持創新共享的建設理念,以解決企業“卡脖子”問題為突破口,建設多元協作的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積極開展產品研發、技術升級、創新服務等方面工作,使自身成為區域科技創新服務的策源地與集聚地。
三是突出特色辦學,增強內涵建設能力。學校堅持從特色到品牌的發展理念,持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和國際教育的內涵建設。通過高標準建設創新創業人才和項目雙孵化平臺,高質量凝練創新創業教育國際化特色,實現“立足區域”到“面向全球”的轉變,打造“引領型、研究型、國際化”的雙創教育“義烏工商樣本”。深度拓展國際化辦學形式,持續開展中外辦學項目,建設優質國際化教學資源,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國際化人才支撐,奮力把辦學特色轉化為辦學優勢,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
(作者系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中國教育報》2023年05月16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