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放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一些高校出現學生延期畢業的現象。在很多人的眼中,延期畢業可能是一個貶義詞。一旦延期畢業,學生很容易被人戴著有色眼鏡看待,背負的壓力倍增。但在這樣的情況下,仍然有不少學生主動選擇延期畢業。
主持人語
大學是一場青春的旅程,理想的狀態是和“社會時鐘”一起踏著和諧的節拍,奏出一段段別樣的精彩。但是,大學也是一場尋找自我的過程,除了學業,還有參軍、創業、志愿服務等各種經歷,導致一些大學生選擇延期畢業。這其中可能有反復思量后的理性選擇和無畏勇氣。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不少大學生有了更多自己的思考,勇敢地走出了屬于他們自己的人生。他們不同的畢業選擇,可以帶給我們對大學生活的新思考,對此不妨多一份理解。
青年說
心理問題、專業掛科、論文被斃……這些通常被視為延期畢業的主要原因,讓不少人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延期畢業的學生。但延期畢業真的就能與“問題學生”畫等號嗎?未必。主動延期畢業,放緩“社會時鐘”,可能也是一種特別的選擇。
放慢節奏有利于給自己建立一定的“緩沖區”。一些大學生主動選擇延期畢業,是為了調整好學習節奏、做好就業規劃,例如爭取更加心儀的工作、追尋真正熱愛的目標、找準前行的方向等。據教育部統計,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58萬人,就業形勢嚴峻。當就業創業的壓力、升學考研的選擇、考公考編的困擾出現在大學生面前,隨波逐流、為了就業而就業并不見得是最佳選擇。放慢節奏反而有可能達成自我和解,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延期畢業不可能是逃避現實壓力的“諾亞方舟”,反而更需要清晰的自我認知、未來規劃和較強的抗挫能力。相較于正常的學習節奏,主動延期畢業可能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對此,千萬不可盲目跟風或是將其當作逃避現實問題的借口。
用理性的延期畢業放緩自身的“社會時鐘”,不僅需要巨大的勇氣,還需要保持好自己的節奏和定力。希望延期畢業的同學走好規劃的每一步,抵抗可能存在的質疑聲,堅持好自己的方向,克服重重難關實現自己的目標。(楊志遠 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
《中國教育報》2023年05月16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