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高考
“2023年高考地理,全國甲乙卷在整體風格、題型結構上與往年保持基本穩定,新課標卷的結構與適應性測試卷一致,給學生以熟悉感。試題情境真實、設問新穎,重點考查地理學科的必備知識、關鍵能力與學科素養?!?月8日,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題專家對2023年高考地理試題進行評析。
鑄魂育人,實現立德樹人教育功能
精選素材,有機融入黨的二十大精神。地理試題摘選黨的二十大報告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材料,引導學生“讀原文、悟原理”,從地理視角理解與認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如全國乙卷第44題以“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為主題,考查學生綜合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議的能力。
展現新貌,增加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題專家說:“地理試題選取了把小產品做出大產業、有力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典型案例,展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新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進學生對國家、對家鄉未來發展的自信心?!比缛珖拙淼?—3題,講述泉州大規模出口胡蘿卜基地由依靠進口種子到實現國產種子替代的故事,考查學生對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的理解。
關注現實,樹立人地和諧共生理念。自然地理部分試題側重全球變化研究中的熱點區域,從建立與維持系統平衡的角度設計情境與問題,體現“和諧”思想在實現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性;人文地理部分試題選取在應對區域環境問題挑戰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的典型案例,引導學生探求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如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服務選才,助力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重視地理過程考查,增強知識融會貫通。地理試題重點考查地理事象的形成和演化過程。如全國甲卷第9—11題,要求學生解讀典型剖面,分析地形和水分條件對區域植被分異與演化過程的影響。
注重辯證思維考查,著力創新精神培養。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題專家表示,地理試題通過精心設問,突出試題的辯證性與開放性,在多因素交織并且動態變化的真實情境中考查學生全面、辯證地看待和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如全國甲卷第36題以埃塞俄比亞灌溉農機的推廣與發展為主題,倡導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區域發展問題。
強化地理原理考查,提升靈活應用能力。地理試題從要素綜合、時空綜合、區域綜合的角度,強調地理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引導學生擺脫思維定式,提升學生靈活運用基本原理的能力。如新課標卷第37題,以湖水中溶解性有機物含量變化為核心線索,先分別討論內源類有機物和外源類有機物,將要素間綜合作用和區域間相互作用加以區分,再將兩類作用相結合,體現了綜合性與區域性的有機統一。
教考銜接,引導中學教學提質增效
緊扣課程標準,推進新課程平穩落地。新課標卷地理試題緊扣課程標準,突出考查新課標中增加的內容要求,引導中學教學依據新課標要求制定教學目標、落實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助推新課程平穩落地。如新課標卷第4—6題,通過對國道繞城現象進行模式化改造,考查交通運輸布局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第7—8題,圍繞蓮花盆的發育環境、發育過程,考查學生對喀斯特地貌形成過程的理解。
深化基礎考查,助力“雙減”政策落地。地理試題通過新穎情境和靈活設問,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綜合理解和靈活運用,引導學生摒棄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助力“雙減”政策落地落實。如新課標卷第1—3題,以河北省館陶縣禽蛋交易市場的發展壯大歷程和未來規劃為背景,考查服務業的區位因素。
優化“五育”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地理試題在考查學生德育、智育的基礎上有機融入審美能力與勞動意識的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如全國甲卷第43題,創設“窯洞養牛”的研學情境,將德智體美勞教育的引導與旅游地理知識有機融合。全國甲卷第37題第(3)小題,耕作對地表松散層風蝕粗化的影響,需要學生對農事活動有所了解。
本報北京6月8日電
《中國教育報》2023年06月09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