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現代產業學院是扎實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推動教育鏈、產業鏈、人才鏈和創新鏈有效銜接的重要舉措。縣域產業學院區別于現代產業學院,它依托地方政府和縣域行業企業,在縣域層面建設和發展,因其高度對接縣域產業發展,服務的指向性非常明確,對于促進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始終把服務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作為辦學的重要任務。2017年,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在岱山開工建設,其投資建設的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是國內最大煉化一體化項目,也是舟山首個千億級企業。為了全面對接綠色石化國家戰略和服務岱山經濟社會發展,學校與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政府合作設立岱山校區石油化工學院。
近幾年,岱山縣綠色石化產業發展迅速,已經成為全縣第一優勢特色產業,全縣石化類工作人員規模超2萬人。為滿足岱山縣石化產業對技術技能人才不斷增長的需求,進一步發揮職業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優勢,提升服務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學校與岱山縣政府、舟山綠色石化基地和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建綠色石化產業學院,并把綠色石化產業學院建設作為落實“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和服務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進行了積極的實踐探索。
強化協同育人
構建政校企共同體
為了全面構建政校企多方協同、運轉高效的共同體,強化協同育人,增強辦學活力,實現合作共贏,學校聯合政府和企業三方共同投資建設綠色石化縣域產業學院。學校與岱山縣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岱山縣政府負責提供辦學用地和基礎設施,安排資金支持學院師資隊伍建設。學校和合作企業雙方共同提供辦學師資、實訓設施及運行經費,企業在岱山設立教育基金支持學院建設。
政校企三方共同整合相關資源、搭建運轉平臺,通過共享育訓資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重構課程體系、互通人力資源,形成產教融合生態圈,共同推進縣域產業學院建設,促進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深度耦合,為縣域綠色石化產業發展培養高質量人才。經過幾年的建設,學院已開設石油化工技術、應用化工技術、油氣儲運技術3個專業,近兩年共培養輸送石化類畢業生500余人,近一半學生服務于岱山縣以及舟山市石化類相關企業,為區域綠色石化產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對接特色產業
調整優化專業設置
緊密對接產業發展是縣域產業學院的建設邏輯。岱山縣綠色石化產業發展迅速,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學校緊密對接岱山縣綠色石化產業,逐步形成專業設置與動態調整的良性機制。
學校每年根據縣域油氣全產業鏈發展規劃、油氣產業迭代升級和人才需求情況,以及每年的專業評價和每3年的專業論證情況,提出專業調整建議,由學校和企業聯合組成調研組開展調研,并提交專家論證,根據產業需求動態調整專業,實現專業與產業的緊密對接。此機制已經有效運行,2022年學校停招石油煉制專業,設置油氣儲運技術新專業;2023年結合岱山縣綠色石化下游材料產業發展和需求,學校正在論證設置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專業。
深化產教融合
共建實習實訓基地
產教融合是縣域產業學院辦學的主要形式。學校依托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浙江鼎盛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共享企業價值上億元的乙烯仿真培訓系統和煉油仿真培訓系統,作為學生認知學習的企業實踐基地,為精準育人提供了重要保障。
學校與岱山經濟開發區環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合作,投資1200萬元共建縣域公共實訓基地,基地不僅能夠滿足全縣石化類人才的技能培訓和鑒定,還可以延伸到全市乃至整個浙江省,同時可以服務岱山縣域石化類大中專學生的實習實訓要求。目前,岱山縣政府與學校正在謀劃多方聯合建設綠色石化綜合實訓大樓,并以此為基礎建設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逐步形成石化類縣域綜合性實訓基地。
加強人才引育
提升師資隊伍水平
優秀的師資隊伍是縣域產業學院建設的重要基礎。海島縣域辦學師資引進是最大短板,學校采取各種措施,通過柔性聘任、兼職兼薪、互聘互用等用人機制,引進行業企業高技能人才,提升綠色石化縣域產業學院整體師資水平。近兩年共引進石化類博士4名,教授、副教授4名,企業兼職教師20余名,同時建立校內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溝通機制,實現校內教師與企業導師充分對接,企業所需與學校所能雙向互通,人才培養目標高度一致,呈現出師資隊伍水平快速提升的新發展趨勢。
學校聯合合作企業成立由校行企專家組成的人才培養指導委員會,作為學校教師教學和人才培養指導機構,定期召開研討會議,對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實習實訓進行頂層規劃和設計,實現教學項目與生產任務對接、教學標準與職業標準對接,讓教師傳授知識更有針對性、教學內容更貼近企業生產實際。
創新培養模式
中高貫通人才培養
技能型人才培養是縣域產業學院建設的根本任務。學校打破專業界限,探索以大專業群模式進行“2+1”校企一體化聯合培養,設計了“雙元(學校和企業)共育、育訓(學歷教育和企業培訓)結合、一源多向(以石油化工為基礎,多個選擇方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培養質量不斷提升,近幾年獲得省級及以上各類競賽榮譽40余項。
學校加強與岱山縣職業技術學校的合作,共同搭建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平臺,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打造一體化師資隊伍,共同開展教學管理,深化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改革,2023年兩所學校被列為浙江省區域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單位。學校與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聯合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學生提前熟悉企業文化、了解企業生產和工作過程、參與企業建設發展,訂單班學生幾乎全部選擇合作企業就業。
結合岱山縣綠色石化產業發展,學校將進一步創新辦學體制機制,提升教師隊伍能力水平,深化產教融合基地建設,完善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加快推進綠色石化縣域產業學院建設,全面服務縣域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打破傳統產業學院辦學體制,強化多元主體協同育人,深化政校企合作,堅持共建共享共管原則,推動政校企三方共同制定支持政策,建立運行規章制度,健全管理體系,完善管理機構,明確相關職責,為產業學院的長效運行、建設和發展提供保障。
二是創新人事制度,深化校企人才雙向流動機制,堅持“引育并重”,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充分發揮企業導師作用,打造一支“雙師雙能型”高水平教師團隊。
三是深入實施科學動態的專業優化調整機制,建立與縣域產業集群高度吻合的專業群;加快推進綠色石化市域產教聯合體、綠色石化實訓基地建設,統籌縣域資源建設石化類公共實踐中心,構建功能集約、開放共享、高效運行的專業實踐平臺、產學研服務平臺和實習實訓基地。
四是瞄準縣域產業發展實際設置課程體系、優化課程結構、迭代升級課程內容;強化教學方式改革,更多采取案例式、探究式、研討式等多元方式,加快培養服務縣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楊加力系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石油化工學院院長、副教授;吳中平系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3年10月24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