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操場上,一條條繩子上下翻飛,交互繩平跳、高級繩中繩……這些讓人大呼“炫酷”的跳繩場景,是浙江省寧波市修人學校大課間的常態。這所地處寧波市江北區最北端的農村學校,多次在省市花式跳繩比賽中獲得佳績。這是江北區讓每所學校、每個學生都有出彩機會的生動體現。
2022年4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公布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認定結果,寧波市江北區正式成為全國首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
站在新的起點上,江北區進一步提升標桿,聚焦優質均衡,將全面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作為新的使命,不斷完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努力辦好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構建“各優其優、優優與共”教育生態,為江北區奮力打造共同富裕和中國式現代化示范城區注入教育力量。
城鄉同步規劃,優化教育資源均衡配置
近年來,江北區堅持將促進基礎教育城鄉一體化、促進均衡發展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重點,教育投入穩步增加,為優質均衡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修人學校挺好的,我們的孩子在那里接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毙奕藢W校一年級新生家長譚京京原本想讓女兒去城區學校讀書,老鄉的這句話讓她定了心。
近幾年,修人學校得到了江北區教育局的有力扶持。校園實現全面改造,不僅對教學樓、食堂、地面等進行了翻新,還增添了結合學校發展特色的體育、美育場地和勞動教育場所。更讓譚京京母女歡喜的是,“這里有農場、羊舍、兔園,果樹飄香,學校特色鮮明”。
農村學校喜換新顏,城區學校也迎來了迭代啟航。2022年秋季,有著近80年辦學歷史的江北中心學校搬入了新校園。該校的前身是江北中心小學,是位于江北核心區的一所弄堂小學,學生活動空間受到很大限制。為了拓寬學生成長空間,江北區高起點規劃、高品位定位、高標準建設了這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新校園占地75畝。“在寸土寸金的核心城區,能拿出這樣體量的土地辦學,足見政府對教育的重視。”江北中心學校校長王定波說。
這個嶄新的校園擁有可容納900人的音樂廳,音樂、舞蹈等18個專用教室,科學實驗、信息電腦教室16個,器樂排練室2個及琴房近20個,以及室內體育館2個,能夠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活動需求。
江北區堅持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不斷加快高品質學校建設。近5年,江北區建成新學校11所,其中9所布局在農村、城鄉接合部,有力地縮小了區域和城鄉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江北區做到城鄉學校建設同標、資源配置同標。全區中小學教室安裝有空調及智能護眼燈,中小學生均教學儀器設備、生均圖書等指標均超過省定標準。
為保障隨遷子女享受公平優質的教育,2022年,江北區內4所民辦隨遷子女學校全部轉為公辦,并通過學校遷址、改擴建等舉措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實現愿意就讀公辦學校的隨遷子女100%接納。
在提升基礎設施的同時,江北區升級新時代義務教育共同體建設標準。2023年重新調整教育共同體結對學校,組建了18對共建型教育共同體,實現全區中小學全覆蓋。
此外,江北區與寧波大學、上海福山教育集團、上海交大教育集團等合作,托管區內公辦學校,并在課程研發、師資培訓等領域開展全方位深度合作,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城鄉協同共進,拓寬教師發展空間
在江北區實驗中學,每周都有語文、數學、科學學科的“遠距同步課堂”,屏幕的另一端有位于慈城鎮的江北區新城外國語學校,有地處城鄉接合部的洪塘中學,還有溫州市永嘉縣水云學校。“同步課堂”從最早的“一對一”,發展到了如今的“一對三”。
“我們從2019年開始探索,兩校師生隔著屏幕一起思考與探討,猶如坐在同一個教室學習?!苯眳^實驗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王凌波介紹,該校承擔的是主課堂授課,共享端的教師進行輔助授課。
這是江北區運用智慧教育技術,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一個縮影。早在2016年,江北區就啟動遠距同步課堂試點,由城區優質學校“牽手”農村學校,如今在全區18對教育共同體學校中不斷深化同步規劃、同步課程、同步活動、同步研修、同步發展“五同步”機制,從日常教學拓展到校本特色活動和文化交流活動。
通過一塊屏幕共享優師優課日漸成為江北區教師業務提升的“助推器”,更有不少教師從一開始的被動接受,到后期的主動輸出,實現了專業的快速成長。江北區新城外國語學校小學部數學教師馮園園就是其中一員。
去年3月,江北區和永嘉縣開展跨地區結對幫扶,馮園園所在的學校與永嘉縣花坦小學結對。在10余次的同步教研中,馮園園積極策劃兩校間的云端主題教研,一起研讀課標、教材,分析學情,明確教學重難點。“這一創新的教研方式,不僅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共享和優化,也讓教師在專業領域得到了發展。”馮園園去年獲評江北區學科骨干教師。
在江北區,優師優課的共享渠道不僅僅只有“同步課堂”或教育共同體,還有“直播課堂”“直播教研”等新模式,該區每年開展線上教學、教研并生成課程資源庫,推動“互聯網+義務教育”持續走深走實。
“兩周一次的‘名師專遞課’一端連著名優教師,一端連著班級,幫扶學校的老師耐心細致地教我怎么進行教學設計?!苯敝行膶W校小學語文教師何聰聰將“名師專遞課”比作成長路上的一盞明燈。幾年下來,她師從區內多位小學語文名優教師,還從線上發展到線下集中研修,這鋪平了她專業成長的道路。
令何聰聰欣喜的是,在名師直播課熏陶下,學生們的思維也變得更加活躍和多元了,課本上也多了很多學習心得的摘記。
在師資配置上,江北區統籌城鄉師資調配,向農村學校適度傾斜,落實教師“區管校聘”、義務教育學校骨干校長教師交流,每年參與流動交流教師百余名,推動50%區級以上名優教師到農村、薄弱學校任教。
“通過3年的交流,我學到了很多關于教學技能、德育理念以及為人處世的道理。”洪塘中學初中體育教師張劍鈞于2020年8月至2023年6月赴惠貞書院初中部交流,回到洪塘中學后,他把所學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如采用同伴合作學習法,充分調動起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城鄉“和而不同”,激發每名學生的潛能
“我們又拿全國冠軍啦!”今年暑假,江北區費市小學手球隊勇奪U10(10歲以下)男子組冠軍,實現三連冠。
這所農村學校75%的學生是隨遷子女。費市小學402班學生焦俊義是手球隊主力,加入手球隊后,不管刮風下雨,他每天都堅持在操場上訓練。漸漸地,他從手球運動中找到了成就感,變得開朗自信起來,對學習也有了主動規劃的意識。
在江北區,每所學校都在因地制宜探索優質發展的最佳路徑。這背后是江北區積極創新教育績效評價機制,實施動態評價,以發展變量代替絕對分值,動態考量學校教學績效,并通過設立專項發展基金等激活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抓質量的信心和動力。
江北區中城小學位于擁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名鎮慈城,學校創辦于1904年,底蘊深厚。該校多年來堅持開展圍棋教育,引導學生人人學圍棋。寧波1/5的職業圍棋選手都是該校培養出來的,世界業余圍棋混雙冠軍黃晨、中國女子圍棋首位重大賽事大滿貫選手汪雨博都是該校校友。
除了圍棋,京劇也是中城小學一張亮眼的名片。慈城是京劇大師周信芳的故鄉,中城小學15年不間斷傳播周信芳京劇藝術,開發的“信芳京韻”課程入選浙江省義務教育精品課程。
像中城小學一樣,“一校多品”成為江北區很多中小學的特色。近年來,江北區推進思政立德、創智教育、陽光少年、美育浸潤、勞動教育等多個專項行動,引導學校深挖傳統特色、現有師資力量、周邊社會資源等,打造高質量的學校特色品牌。目前,全區有市級以上各類特色學校、示范學校67所。
與“一校多品”相對應的是“一生多技”。為滿足學生多元發展需求,江北區自2018年起引進適量非學科類教育培訓機構參與課后服務?;濉⑴蕩r、橋牌、武術、軟式棒壘球、網球、游泳、擊劍……這些小眾且專業性較強的項目正在江北校園興起,越來越多的學生潛能得到充分激發,并發展為一技之長。
“多年來,江北區持續鞏固提升規模適度、城鄉均衡、公平共享的發展格局,一以貫之地努力縮小城鄉之間、校際、學生群體之間的差距,以此帶動全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江北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夏偉飛說。
《中國教育報》2023年11月22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