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師資培養改革”系列報道⑥
“到幼兒園就業,后勁不足,越干越沒動力,從事幼教事業的信心不足。”曾經,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合肥幼專”)學前教育系畢業生的就業隱痛,暴露了學校人才培養的短板。
而今,這種現象早已不復存在。“合肥幼專畢業的學生上手快、潛力大、發展后勁足,來學校招人得趕早。”近日,在合肥幼專舉辦的就業促進會上,該校學前教育系學生成了“香餑餑”。
用人單位的肯定,源于學校近年來針對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痛點,創新系列機制,破除系與系間的壁壘、園校間的壁壘,深度探尋人才培養新路徑的生動實踐。
破除系與系的壁壘,讓藝術課有“學前味”
藝術系教師來學前系教授藝術類課程,怎樣讓他們精準把握學前教育規律?針對學前教育人才培養單位成員結構單一和教研室彼此分割的問題,近年來,合肥幼專破除系與系間的壁壘,把過去在藝術系的音樂、美術、舞蹈等專業教師集合在學前教育系,再組合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團隊,形成兒童藝術教研室,納入學前教育系管理。
“讓藝術系教師沉浸式在學前教育系上課、教研,磨出來的東西自然是適合學前的。”合肥幼專學前教育系主任孫誠是這項改革的力促者,在他看來,過去人崗分離的狀況,使藝術系教師無法正確認識學前教育規律,導致“教法、內容不耐受”。“只有把人和崗位都放在學前教育系,教師的教學才能真正適合學前教育系學生。”孫誠說。
人崗適應后,學前教育系的藝術課程來了個“大變身”。在藝術系從事20多年鋼琴教學的朱雯雯坦言,來到兒童藝術教研室后,她的整個課程計劃和課程安排都是為學前教育專業“量身打造”的。
“我們過去往往是把在藝術系上的課復制到學前系,課程難度大,不符合學前教育規律。”深入學前教育系,和系內教師同教研、同觀課、同磨課、同做課題的過程,讓朱雯雯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課程設計。針對學前教育系學生所需的樂曲編排等能力,她將自己的鋼琴課徹底“改頭換面”,強化了兒童樂曲編排。
以實際問題為導向,重新調整課程內容的還有“90后”教師王韻婷。在學前教育系深度學習的王韻婷,觀察到目前幼兒園教師在兒童舞蹈創編上還存在明顯短板,如知識遷移能力不夠、將舞蹈動作與兒童認知能力結合不足等。到幼兒園實地探訪得到的經驗,全部反饋在了王韻婷的課程安排中。
“編舞實際上是一個從模仿到應用的過程,沒有相關藝術功底的學前系學生,要在兩三年內掌握基礎、練就素養、拓展應用,難度可想而知。但通過和學前教育系教師一起教研,可以在備課時刪繁就簡,只挑選適合學前教育系學生的內容,實質上是把舞蹈課變為兒童編舞應用能力課。”王韻婷說。
拆掉園校圍墻,融合培養學前人才
在高校內部,院系教研壁壘被打破;在高校與幼兒園之間,“圍墻”也正逐漸消弭,形成了大學辦幼兒園、幼兒園助益大學人才培養的良性循環。
在合肥幼專附屬實驗幼兒園園長曹宇看來,合肥幼專培養的學生到幼兒園任教,銜接過程非常“絲滑”,上手快、功底扎實、一點就通。曹宇所說的“絲滑”,正是來源于合肥幼專創新的政府、高校、幼兒園協同探索的人才培養模式。
2017年,合肥幼專創辦了第一批附屬幼兒園,地方政府提供場地,按照省一類園標準配齊設施設備,投入辦園經費,撥付人員工資;合肥幼專派駐管理人員,通過內培外引,招聘教師,組建專業團隊,負責幼兒園的具體創辦與運行。每年學校根據園所數量派出相應數量教師掛職幼兒園業務副園長。
與此同時,幼兒園每年選拔10余名優秀園長、骨干教師走進高校課堂,傳授一線經驗。高校教師到幼兒園,幼兒園骨干力量到高校,機制促成的“絲滑”轉化,為合肥幼專學前人才培養注入了強大動能。
“高校教師到幼兒園來,極大提升了幼兒園教師的素養和教研能力。”合肥幼專附屬依瀾雅居幼兒園園長黃玉玲坦言,合肥幼專學前教育系教師管凌云的課題“幼兒園花鼓燈特色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在幼兒園落地生根后,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早操活動、教學活動等都有了質的改變,幼兒園教師也有了更大的教研平臺。“以前全憑經驗,甚至很多幼兒園教師完全不會教科研。管老師借課題手把手帶著大家做,這無論是對幼兒園還是對教師的長遠發展,都是助益深遠的。”黃玉玲說。
同時,幼兒園園長和骨干教師也定期走進合肥幼專學前教育系課堂,幼兒園教育實踐案例成了解答學生疑惑的最好素材。比如,孩子挑食,是順著他還是讓他立即改正?教師如何處理與保育員的關系?這些實踐中的問題,都能在課堂上找到解答。
聯合研究教學,提升教師育人能力
教師郭敬在藝術系工作了10余年,來到兒童藝術教研室后,他覺得自己豁然開朗。
“以前也要給學前系的學生上課,但在教法和專業融合度上,一直有梗阻。人來了以后,順暢多了。”郭敬坦言,經常與學前教育系教師共同開展的課程研磨也為自己的藝術研究開辟了新賽道,“拓展了我對藝術的認知,具象化了我的研究,面向兒童的藝術成了我未來的主攻方向。”
經過多年錘煉,學前教育系綜合教研室團隊先后有15人成為國家級創新團隊核心成員。學校創建了3個省級“雙基”(基層教學組織、基本教學活動)示范教研室,建設了17門省級“雙基”示范課。
目前,合肥幼專正在探究由藝術系教師、學前教育系教師、幼兒園骨干教師分工協作共上一門課的模塊化教學新路徑。如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課程,就由郭敬、學前教育系教師張敏及幼兒園教師湯金月共同承擔。其中,郭敬負責材料運用、藝術設計及審美評價等方面的教學和評分,張敏負責理論教學,湯金月負責實訓指導。
打破壁壘、融合發展的路徑正為合肥幼專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注入強大能量。如今,一舉拿下安徽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學前教育專業教育技能賽一等獎的張一倩,對職業發展充滿信心。“所有的在校課程,尤其是藝術類課程,拿來就能用,加之入園實踐,讓課堂知識能及時得到實踐驗證,真正讓能力落了地。”
像張一倩一樣,因學校人才培養改革而獲益的學生不在少數。近年來,在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合肥幼專學生團隊獲獎50多項,這些學生在就業市場上都很“搶手”。近3年,學校學生對口就業率均在九成以上。
最近,已從合肥幼專畢業5年的何欣然又將重回校園,但這次,她的身份從學生變成了教師。今年,她將和郭敬聯合為學前教育系學生上“美術與幼兒美術”課,前半部分由郭敬講授簡筆畫和線條畫等基本技法,后半部分則由何欣然講解這些基本技法在幼兒園的運用。
大學一畢業就被合肥幼教集團實驗幼兒園錄取的何欣然,是高校與幼兒園深度對接機制的受益者。大學期間,她就“把課上在幼兒園”,到幼兒園后如魚得水,成長迅速。5年間,她從一名實習教師成長為班主任、幼教集團中層干部。如今,她即將把成長經驗反饋給學弟學妹,她說:“理論與實踐的深度對接是難點,但在合肥幼專,這個難點已被逐漸攻破。我是受益者,希望學弟學妹們也能受益。”
《中國教育報》2023年12月17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