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 件
3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點》發布,明確在基礎學科和“四新”關鍵領域全面實施系列“101計劃”。4月以來,教育部先后在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中西部、中部、東北地區等區域召開多場教育強國戰略咨詢會。4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的通知》,決定啟動市域產教聯合體創建工作。6月,出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12月,《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的意見》發布,明確以基礎學科、卓越工程師培養改革為引領,率先進行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改革。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教育領域的一個突出特征就是把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為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任務,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
一是進一步加強科學教育、工程教育,加強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為解決我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供人才支撐。3月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發布2023年工作要點明確,在基礎學科和“四新”關鍵領域全面實施系列“101計劃”。作為教育部組織實施的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工作計劃,“101計劃”旨在以課程改革小切口帶動解決人才培養模式大問題,為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人才支撐。今年確立的這些基礎學科及關鍵領域在原來試點的基礎上加大了覆蓋面,在加快高等教育強國建設、服務國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均扮演著重要角色。
另外,在為解決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提供人才支撐方面,今年也取得了諸多新進展。首屆集成電路國際會議在中國召開,并發布了《集成電路領域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標準(試行版)》,為卓越工程師培養打造樣板。多所“雙一流”大學也明顯加大了集成電路卓越人才培養力度,本碩博招生指標普遍增加,推進培養方案優化和導師隊伍建設。
二是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動態調整優化高等教育學科設置,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提升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4月,教育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委印發《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就調整優化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工作作出部署安排。明確提出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基礎學科特別是理科和基礎醫科本科專業點占比進一步提高。
4月以來,教育部先后在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中西部、中部、東北地區等區域召開多場教育強國戰略咨詢會,在教育支撐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等方面廣泛聽取意見。尤其是在創新卓越工程師和卓越醫師培養模式,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等方面加強了統籌謀劃。
三是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源源不斷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大國工匠、能工巧匠。“融”成為2023年的教育關鍵詞——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三融”煥發出新活力。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要逐步形成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市域產教聯合體是今年推動“三融”的工作亮點和重點,10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市域產教聯合體名單,21個省份的28家市域產教聯合體入選。這也意味著繼首個國家級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之后,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一體兩翼”布局整體實現實質性起飛,進入了建設發展的新階段,將有效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和吸引力,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緊密銜接。
過去的一年,教育在“三位一體”的戰略部署中嘗試和探索更好扮演紐帶作用——教育+經濟、教育+產業、教育+科技、教育+區域……展望新的一年,期待打開新視野和新格局的中國教育,將“+”出更多可能。
未來一年,中國需要持續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重點,把握關鍵。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教育強國建設需要自覺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找準任務定位、突出主責主業,以教育服務能力的升級,助力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的鞏固增強。
因此,教育發展改革與外部系統的聯動還需繼續加強,尤其是要提升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及國際間戰略競爭迫切需要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進一步改革創新。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三位一體”的號角已經吹響,“教育+”的步伐已經邁出,但還需更多落實到實踐層面的機制和行動探索。比如進一步促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開放式創新”,既要在組織內部開展更為扎實有效的跨學科人才培養路徑探索,更要切實加強和組織外部的企事業單位的協同培養機制建設。真正促進創新鏈、產業鏈、技術鏈、人才鏈的四鏈融合,并促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發展與科技創新、經濟發展更好結合,以教育之強更好夯實國家富強之基。
(作者系華南師范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3年12月26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