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深刻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此為根本遵循,深刻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價值精髓,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真研習《論語》等經典著作,是深刻理解和把握“第二個結合”、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論語今綴》(陳流汀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一書,按照“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時代要求,在對《論語》進行長期深入研讀的基礎上,將《論語》原著重新拆分構建,形成《五常》(包括論仁、論義、論禮、論智、論信五章)、《五倫》(包括論父母、論君臣、論師生、論兄弟、論朋友五章)、《五為》(包括論為人、論處世、論生活、論教育、論從政五章)、《五向》(包括論天命、論弘道、論古今、論志向、論六藝五章)四編,并另附一章《評孔子》。該書對于人們認識和研習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倫理基礎、核心要義、基本關系和應用范疇及其邏輯關聯、系統架構等,無疑有重要幫助。
《論語》是教育工作者職業修煉的寶庫。孔子首創私學,育弟子三千,有七十二賢,被后世尊稱為萬世師表。《論語今綴》中《論教育》、《論師生》等專章,匯集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教育思想理念。孔子提倡興辦教育、有教無類,篤信好學、守死善道,非常講究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注重無私無隱、勵行不止的師生關系,要求弟子修德博學、做人為要,遵循好學善思、時習踐行的學習規律。這些教育思想對于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思想文化素養、充實教師傳統文化底蘊很有價值。《論語》也是青年成長的寶藏,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蘊藏著青年學生成長、成人、成才的充足養分,是德育工作的寶貴教材。《論語今綴》中關于父子、兄弟、朋友和為人、處世等內容,有助于青年學生修德博學,思考如何做人、成人、為人,處理好人與人、人與集體、人與社會的關系。總之,《論語今綴》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益探索,對廣大讀者研習《論語》有參考價值。
(作者系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教育報》2023年12月28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