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在2024年的第一周,教育系統迅速投入新一年的奮斗之中。
教育部黨組率先垂范。1月4日,教育部新年第一次黨組會舉行,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關于“三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工作。
其中,從教育部黨組關于對外工作和“三農”工作的部署,可以清晰感受到教育系統在不斷強化角色定位。
關于對外工作,教育部黨組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深刻領會做好新征程上的對外工作、推進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的重大意義”。
2023年,教育部與多個省份舉行部省會議,類似“建設教育高水平對外開放高地”的表述頻頻出現。如今,教育在大國博弈、大國外交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就要求教育系統必須自覺在對外工作大局中找準定位,根據國際形勢變化和對外工作統一部署,不斷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明確開放優先點和突破點。
關于“三農”工作,教育部黨組要求,“必須跳出教育看教育,統籌落實建設農業強國和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部署”。
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指出:“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在新的時代要求下,教育系統必須樹立大農業觀,既要把握好教育規律,也要思考農業農村發展規律,堅持試點先行,讓教育更好地服務“三農”發展。
明確角色定位,更能催人奮進。不久前舉行的教育部2023年年終總結會,特別肯定了干部隊伍“勇于突破路徑依賴”。其實,“路徑依賴”何嘗不是“思想依賴”?當今,教育在中國式現代化歷程中承擔的使命前所未有、戰略地位前所未有,如果還以舊有思想看教育、辦教育,還在自身的“一畝三分地”里打轉轉,就無法切實承擔起教育的強國使命。
在作風定位上,教育部黨組會同樣旗幟鮮明:“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統籌發展和安全,做有理想、出實效的行動主義者。”
上周,教育部召開全國“雙減”工作視頻調度會,明確指出“對標對表中央要求,仍存在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多發、非學科類培訓監管不到位、科學教育‘加法’進展不快、學校課后服務水平需要持續提升等問題”。
2024年7月,“雙減”將迎來三周年的時間節點。“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是“雙減”的工作目標,也是莊嚴承諾。調度會不回避問題、不掩飾不足的坦率,展現了教育系統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展現了“行動主義者”的擔當,增強了公眾對達成“雙減”目標任務的信心。
同樣在上周,教育部還啟動第三批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推薦工作、部署各地認真做好寒假期間校外培訓治理、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新年第一周,緊鑼密鼓、實干爭先,早謀劃、早動手,教育戰線躍動著勃勃生機。
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后程。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有力有效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為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更大貢獻,教育戰線正以昂揚姿態跑好“第一棒”。
(作者系本報記者)
《中國教育報》2024年01月08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