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徐德明)“有同學體驗過艾灸嗎?”“可以分享一下艾灸的感覺嗎?”近日,在天津市南倉中學,一堂隔姜灸的中醫選修實踐課正在進行。該選修實踐課主講人、天津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陳志翰邊播放PPT,邊指導學生體驗隔姜灸的制作過程。
“這40多頁的PPT,是陳志翰花了一周時間,翻閱5本專業書籍,查閱10余篇相關文獻資料制作而成的。”天津中醫藥大學博碩士服務團團長王芯蕊介紹,“他是我們710名博碩士的縮影。”
據了解,結合《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2023年3月,作為天津市“大思政課”綜合改革示范區培育建設單位,北辰區以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為切入點,著力上好“大思政課”。為了增強思政育人和實踐育人效果,北辰區聯手天津中醫藥大學,讓“大思政課”亮起來、活起來。該區所轄的南倉中學、金藝小學率先與天津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簽署共建“大中小學一體化實踐育人”協議。
其實,這份“牽手”共建,源于從北辰區畢業的一名學生。南倉中學黨委書記劉永新的學生張樂凡出生在中醫藥世家,從小與中醫藥結下不解之緣。2017年從南倉中學畢業后,他如愿考入天津中醫藥大學,現已成為該校的一名碩士生。張樂凡不但要求自己學好中醫藥專業,還一心想著把中醫藥知識傳授給更多人。懷著對中醫藥文化的熱愛之情,他加入了學校博碩士服務團。“我的恩師在南倉中學,是他們實現了我考入中醫藥大學的夢想。如今,我要盡己所能回報恩師、回報母校。”張樂凡說。
幾年來,這一博碩士服務團每周走進南倉中學、金藝小學等學校,累計達百余次。他們圍繞“山楂丸制作”“養肝明目防近視”“屠呦呦與青蒿素”等開展中醫藥文化主題宣講,讓學生們既學習了中醫藥文化,又學習了科學家精神。北辰區師生還走進天津中醫藥大學參加“研岐黃校園 弘中華國粹”研學活動,博碩士服務團志愿者們擔任藥山講解員、中醫脈診儀講解員、經絡腧穴虛擬仿真儀器講解員、校園景觀文化講解員等,帶領學生感受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今,博碩士服務團在北辰區的覆蓋面越來越廣,志愿者們還走進了“云課堂”。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北辰光華外國語學校邀請天津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兩名博士生利用線上課堂,為學生講授“心情與健康”“保護好頸椎,做挺胸抬頭的好少年”健康課。課后,學生們紛紛表示,在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作為中華少年,更要懂得一些中醫藥文化,為中醫藥的傳承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教育報》2024年01月09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