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復旦大學延伸人才培養鏈條、匯聚優勢資源深化改革 ——

一體化選育讓拔尖人才“冒”出來

發布時間:2024-01-10 作者:本報記者 梁丹 任朝霞 通訊員 趙天潤 來源:中國教育報

開欄的話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安排、一體部署,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發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動員令,在2024年新年賀詞中提出,以更大力度辦教育、興科技、育人才。

冬至陽生,歲回律轉。新年伊始,教育系統干部師生滿懷豪情投身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今天起,本報特推出“走在教育強國大路上”專欄,報道各級各類學校在加強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等方面的典型做法,展現廣大師生步履鏗鏘,不懈奮斗,積極投身教育強國建設實踐,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的精神面貌。敬請關注!

■走在教育強國大路上 聚焦人才自主培養

5年前,上海中學高二學生厲茗,在聽了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高衛國的分享報告后,對數學和大數據交叉方向產生了興趣。進入復旦數院后,通過申請和考核,她成了復旦首屆“數學英才試驗班”的27名學生之一。如今,厲茗入選了學校“卓博計劃”攻讀博士學位,跟隨高衛國教授“挑戰”新型算法研究。

“從高中到本科再到研究生階段,從興趣點燃到學術訓練,學校各類人才培養舉措有力托舉了我的發展。”厲茗說。

在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中,如何讓有志趣、有天賦、有潛力的苗子“冒”出來、“長”起來?在帶著這些問題進行采訪的過程中,記者不斷感受著復旦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的系統謀劃:既把握好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人才鏈,不斷推進拔尖人才的貫通培養,又匯聚優勢資源,圍繞“優培、優生、優課、優質、優師”持續深化人才培養改革,解決好怎樣培養拔尖人才的具體問題。

什么是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復旦經驗?也許正如學校教務處處長林偉說的那樣,“拔尖人才培養不是孤島,一定要做好一體化、長周期的謀劃,圍繞選拔、培養、評價、使用、保障等各方面進行體系化、鏈條式設計”。

延伸培養鏈條,為中學生提供廣闊成長平臺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21級本科生單佳驪的學術研究開始得很早。高二那年,通過參加復旦大學面向中學生開設的“步青學術見習計劃”,她跟隨數學科學學院教授樓紅衛,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科研見習。

通過自主學習了解大學教材等內容,圍繞特定主題開展研討會、撰寫課題報告……單佳驪說,這一年的科研初體驗,不僅讓自己初步了解了大學的學習方式,“更讓我知道了科研不完全是美好的,也有殘酷的一面,而當努力解決了研究問題、完成結題報告時,獲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也是非常強烈的”。

這種提前了解“科研是怎么一回事”的獨特經歷,讓單佳驪在面對科研路上的挫敗時,多了一份從容和堅韌,“無論是找到一個有價值的問題,還是撰寫課題報告,都需要一個漫長積累和不斷嘗試的過程,但因為我提前走過了一遍完整過程,我就不太會被其中的困難給嚇倒”。2023年,單佳驪成功申請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學生基礎研究項目。

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要提早發現、提早培養。近年來,復旦大學通過延伸人才培養鏈條、深化與中學的合作等舉措,為學生營造開放、包容的培養體系,讓更多優秀學生及早地“冒”出來。

聚焦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優化銜接,復旦謀劃頗多:依托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不斷強化“中學學術實踐基地”建設,通過開展以系統性、周期性的學科“微課”為內容的“創新素養培育計劃”,以學科體驗活動、學術興趣講座、生涯規劃指導為內容的“未來學科體驗計劃”,以讀書行動、課題研究為內容的“步青學術見習計劃”,以高開放、多學科為特點的“周末學堂——復旦大學拔尖學科高中先修計劃”等項目,將優質教育資源送進高中,提前發現具有探索精神和原創能力的創新人才,為具有相關方面發展潛力的中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成長平臺。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吳堅表示,復旦大學提供的學科“微課”等資源,有效貫通了“大學—中學”培養環節,為中學生生涯規劃、專業目標選擇提供了助力。

厚植培養沃土,讓本科生走好科研第一步

時隔25年,直到今天,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教授鄭耿鋒還清楚地記得自己參加“?政學者”本科科研計劃時的研究課題——探索利用介孔材料模板制備有序碳納米管陣列。“那是我的第一次科研體驗,為我以后科研道路的選擇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鄭耿鋒說。

本科生如何走好科研第一步?在復旦,這個答案是“本科生學術研究資助計劃”。

1998年,為紀念妻子秦惠?,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拿出自己的私人積蓄,在復旦等4所高校設立“?政基金”,支持優秀本科生進行基礎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在此基礎上,復旦又相繼發展出了“望道”“曦源”“登輝”等項目,形成了層次豐富、特點突出、覆蓋廣泛的本科學術研究資助計劃。該計劃自1998年至今共資助9000余人次本科生開展了約7000個項目。

“除了培養了本科生的科研思維和科研方法,這一資助計劃更重要的是,在本科生中營造了體驗學術研究的氛圍,引導更多學生嘗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林偉說。

復旦大學化學系2020級本科生殷建在上高中時就發現,自己對晶體結構非常感興趣,“在學習晶體時,我能很輕松地理解這些復雜結構,也覺得很有意思”。進入復旦后,他在學院網站上找到了從事相關方向研究的李巧偉教授,并嘗試著給李巧偉發了一封郵件。很快,李巧偉回復了他,并歡迎他來實驗室體驗。

此后,殷建在李巧偉教授課題組里接受了超過兩年半的科研訓練,并以金屬有機框架研究的相關課題先后獲得學校學術研究資助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學生基礎研究項目資助。如今,殷建對這一領域的研究勁頭不減:“至少在未來10年里,我都會從事與這一方向相關的研究。”

從科學興趣到研究志趣再到投身其中,一個少年的夢想越走越遠。在復旦,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

“我辦公室的大門隨時向你們敞開,歡迎跟我討論。”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院長趙東元常對本科生說的一句話。25年來,趙東元已經指導了19個?政、望道項目。

如今,曾在本科階段就接受過趙東元指導的鄭耿鋒也接過“向本科生敞開一切”的培養接力棒。從趙東元到鄭耿鋒,在復旦,一大批優秀教師積極參與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他們通過言傳身教,以自己的學術追求、人格魅力,激發著學生的學術興趣和創新潛力。

年逾六十,物理學系教授蔣最敏已經連續27年堅守在本科生教學一線。2015年,有感于學生“只聽不想”,蔣最敏開設了全校第一門榮譽課程——“大學物理A:力學(H)”,在這門課新增的研討部分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討論問題,貫穿蔣最敏教學始終。

“不想問題就沒有思考,沒有思考就不可能培養創新意識,我們希望學生在本科學習中得到更有深度、更有研討性和更具實踐性的鍛煉。”蔣最敏說。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復旦創新課程設計,全面實施了以榮譽課程為主要內容的本科榮譽項目,通過開展小班研討、原典閱讀和特色實踐等新教學方式,合理提升課程的高階性和創新度,貫通科學問題與基礎理論,激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向基礎學科前沿問題發起挑戰。如今,項目已開設榮譽課程438門次,選修學生超過5600人次。

盡管榮譽課程具有高挑戰性,蔣最敏發現,當給了學生多元的選項和自由的選擇權后,那些有天賦、有興趣的學生也被更快地“篩”了出來。因此,在蔣最敏看來,“大學要為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選擇,不去限制學生的發展。拔尖創新人才不是教出來的,而是長出來的,大學要能給學生提供這樣的土壤”。

匯聚優勢資源,以一流研究生培養為檢驗標準

采訪中,一坐下,復旦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陳焱就先拋出了一組數據:每年學校研究生招生規模接近1.2萬人,其中博士生接近3300人,研究生招生規模已經是本科生的3倍。在整個博士生群體中,55%從事基礎學科研究。

陳焱表示,隨著研究生教育的普及,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主要出口是學術博士,“能否培養出最優秀的博士研究生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成效的重要檢驗標準”。

如何走好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之路?

2020年,復旦大學研究生教育的戰略引領計劃——“卓博計劃”應運而生。該計劃以“優生、優師、優培”為原則,每年從本校最優秀的本科生中選拔一批有志于從事學術研究的學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為他們配備最優秀的導師,提供個性化國際化的培養方案和優厚的獎助支持。

“對標世界一流研究生教育的各要素,我們希望集成復旦已有的優勢資源形成一個‘拳頭’,通過打造局部優勢實現局部突破,從而引領全校的研究生教育。”陳焱說。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2021級研究生王政民是“卓博計劃”首屆入選學生。他還記得,在這一計劃推出后,不少打算出國深造的同學都留了下來。

實施4期以來,“卓博計劃”已錄取659名優秀本科生留校攻讀博士學位,推免生選擇留校直博人數較3年前提高1.2倍。數據顯示,入選計劃的學生平均績點為年級前10%,而與之相對應的,他們的導師也是復旦全體博士生導師中最優秀的群體。

“通過該計劃,我們為最好的一批學生提供了很好的環境和條件,引導他們去攻克前沿、困難問題。”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世界經濟系副主任、“卓博計劃”導師李志遠表示,以優促優,該計劃整體輻射效應也很明顯。據統計,近3年復旦累計畢業研究生2.2萬人,87.2%的博士畢業生投身研究研發。

在“卓博計劃”中,“有強烈的科研探索精神和突出的學術發展潛質,有以學術研究工作為未來職業的愿望”是重要的選拔標準。在復旦大數據學院教授、“卓博計劃”導師黃增峰看來,相較于普通博士研究生或直博生,“卓博計劃”一年級與本科四年級階段重疊,培養周期實際上有6年,更寬裕的時間,“能讓學生沉下心做一些更長線、深度的研究”。

正如“卓博計劃”一樣,以局部撬動全局是復旦在探索改革研究生階段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一大特點。

最近,中國語言文學系2021級博士研究生王之藝剛剛結束了博士資格考試,談到考試感受,她說:“不啻脫了一層皮。”

長期以來,研究生培養方案缺乏個性化設計,較多關注課程的設置,對于研究生階段的要求和能力培養不夠明確,研究生專業核心課程質量不及本科生課程,研究生科研訓練的基礎和前期準備參差不齊……面對研究生階段人才培養的突出問題,近年來,復旦在研究生培養環節采取了系列改革舉措,如全校一級學科實施博士生資格考試全覆蓋,同時提出單次不合格率不低于10%的剛性要求。

“有這樣一個考試,學生有了壓力。怎么把核心課程給學生開好、上好,教師和院系也有了壓力,從而不斷去優化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陳焱說。

其實,這種目標逆推、體系化設計的思路貫穿在復旦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改革的始終。

2023年11月,在學校研究生教育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金力表示:“要從根本上扭轉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觀念,把學生擺到教育體系、育人場域和資源配置的中心,把本研一體化作為重要改革方向,做到招生工作貫通、培養方案貫通、課程體系貫通、教務管理貫通,真正塑造出一個本碩博貫通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陳焱表示,要從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逆推溯源,按照總體目標層層分解,從而明確本科生和研究生階段的專業布局和課程設置等前端環節,“比起原來像樹一樣從根部開始向上生長出枝杈,現在需要我們從最頂端的樹冠開始,一步步倒推出樹干、根部應該有的模樣,這才是我們理解的一體化貫通”。

《中國教育報》2024年01月10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网站| 99re这里有免费视频精品| 香港黄页精品视频在线|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无码| 亚洲一区精品伊人久久伊人 |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 国产偷国产偷高清精品| 久久只有这精品99|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鸭王1|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国产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国产 |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xxx|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青娱分类视频精品免费2|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 伊人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99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小说 | 国产成人精品天堂|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1尤物| 国产在线不卡午夜精品2021| 久草热久草热线频97精品| 国产亚洲女在线线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麻豆|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9热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999| 国产在线精品免费aaa片|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单位女同事在线| 国产精品jizz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