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和中國歷史研究院并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時指出:“我最關心的就是中華文明歷經滄桑留下的最寶貴的東西。中華民族的一些典籍在歲月侵蝕中已經失去了不少,留下來的這些瑰寶一定要千方百計呵護好、珍惜好,把我們這個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繼續傳承下去。”當今保留在中國人口頭和書面上的數百種語言、方言,承載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傳承祖國語言文字就是傳承中華文化的基因,保護祖國語言文字就是保護中華文化的根脈。
提到“文化基因”“文化根脈”,我不禁想起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為紀念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所致的賀信。賀信充分顯示了黨和國家對以甲骨文為代表的古文字研究工作的重視,更是對以漢字為載體的中華優秀傳統語言文化的重視。2020年,教育部將古文字學專業列入“強基計劃”招生和培養范圍,培養古文字學高層次后備人才。實踐證明,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大促進了甲骨文等的傳承發展,也為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全局指明了方向,有力推進了新時代語言文字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從習近平總書記為紀念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所致的賀信,到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再到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的指示,能夠充分認識到習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以貫之的,同時也是一個開放式的,不斷展開、層層遞進的思想體系。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語言文字工作一定可以在新時代更好更快發展。
當前,我們要以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的制定為契機,加強“語教融合”,推進語言文字事業高質量建設。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傳承發展中華優秀語言文化,是當今語言文字工作的兩大努力方向,也是未來事業發展的重要著力點。語言文字工作應該對標文化強國建設和教育強國建設,發揮特色優勢,創新工作方法,推進新時代語言文字事業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發展。身處這項偉大的建設事業中,作為一名退休老同志、老語言文字工作者,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緊緊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在推進教育強國、文化強國建設中發揮余熱、增長才干,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作者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原副司長)
《中國教育報》2024年02月29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