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規劃建設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打造高教職教繼教高質量發展的新基礎設施。共同體建設受到產學研各方面的普遍歡迎和深度響應,同時在建設運營中也出現一些需要配套解決的問題:
一是缺少促進院校服務產業發展、提升企業技術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的激勵政策;缺乏促進企業開展教學評價、人才培養成果評價的制度性途徑。二是缺乏促進共同體共建技術創新中心、協同創新平臺以及通過重點實驗室推動科教融匯并有效實施將科研產業創新轉換為體系化人才培養的指導方案和制度性路徑。三是缺乏促進共同體參與職業本、碩、博的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以達到人才供給與需求平衡的機制。
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要深化共同體內涵功能建設,進一步增強頭部企業的參與度、話語權,引導企業主動參與教育治理。優先扶持以龍頭、“鏈主”企業發展為核心的機制、載體、要素協同創新,對共同體內核心企業在相關領域的產業創新試點、政策優惠給予優先考慮;將企業貢獻與成果進行指標量化,納入國家相應領域行業的評優評先體系或相應試點項目的準入優先條件;共同體可以對國家產業、教育相關的政策提供建議,可以推選共同體內優秀成員、成果等參與國家項目評選;支持共同體龍頭、“鏈主”企業承辦國家級大賽、國家級師資培訓基地、國家級產教融合基地。在國家職業教育部際協調機制層面推進落實共同體建設,促進產業鏈和教育鏈創新發展。
二是完善科教融匯機制。激發校企聯合開展科研的積極性,在現有國家級、省部級的課題體系內,為產教融合共同體開設申報渠道,單設指標或設立新項目;提升教師科研成果教學轉化能力,在教師能力大賽、職教教師賽等賽項中增加科教融匯相關內容,企校研聯合建設師資培訓基地,開展科教融匯實踐培訓;出臺校企科研投入、企校研科研設施資源共享、科研成果市場化應用等具體管理辦法與指導意見。
三是將產業學院、生產型實踐基地、技術創新中心等作為共同體的基礎工程。激活龍頭、“鏈主”企業統籌和牽引作用,利用國家級項目牽引資源匯集,推動產業學院、實踐基地、技術創新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等建設,組織企業等各方面遴選優秀范例在職教周中進行推廣;在推進課程資源、實訓條件、師資隊伍建設中,提高企業評價的參與度,重點關注服務企業技術改造、工藝改進、科研成果應用;優先考慮共同體牽頭企業成為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等國家級賽事的技術支持企業。
四是健全多層次人才培養的保障機制。支持校企聯合申報和建設職業教育碩士點,設立企業博士流動站。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專業碩士、專業博士學位評定工作;增加多類型專升本通道和人才培養指標數量;優化技能人才認證評定機制。對共同體牽頭企業,優先給予人社部第三方培訓評價組織資質認證;探索校企合作崗位互相認證機制,嵌入單位職稱評定資格制度,企業人員和高校教師通過企業頂崗實踐累計學時等方式交叉認證,并入選行業技能拔尖人才庫。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副會長、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教育報》2024年03月05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