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專訪
“人造太陽”裝置實現403秒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光纖量子密鑰分發突破千公里,“九章三號”量子計算原型機突破255個光子操縱,均創世界新紀錄……
搶占了多個“關鍵技術”制高點的安徽,正成為中國創新版圖上的重地。在安徽蓬勃向上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上,教育是關鍵的支撐力量。強國之路,教育何為?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錢桂侖。
教育決定現代化質量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能否搶占發展先機、贏得發展主動,教育的作用是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在錢桂侖看來,這一點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作出闡述。
首先從黨的長期執政角度看,為黨育人是教育的使命,我們要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次從支撐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角度看,教育是為國育才的絕對主力,是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是引領現代產業自主可控的生力軍。最后從造福人類發展角度看,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培養人才“第一資源”,激活創新“第一動力”,有助于更好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近年來,安徽省委、省政府明確要求,在打造“三地一區”、建設“七個強省”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育的核心功能,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發展。錢桂侖表示,當前安徽教育系統正著力全面提升教育支撐科技創新、自主培養人才、賦能產業發展、增進人民福祉的能級,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建設布局結構優、內涵功能特、教育質量高、支撐能力強、群眾口碑好的現代教育體系,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安徽力量。
教育迸發創新變量
“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機遇,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教育責無旁貸。”錢桂侖認為,辦教育是興科技、育人才的底層力量,高等教育更應勇立科技革命的潮頭,當好開路先鋒。
錢桂侖指出,要成為科技創新策源地,應發揮高校基礎研究主力軍作用,進一步建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打造量子信息、聚變能源、深空探測三大科創引領高地,不斷推出原創性科研成果,加快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堅持需求導向和產業化方向,強化應用導向的基礎研究,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教育要增強開放合作意識,與科技、人才實現‘三位一體’融合發展,更好支撐‘科技自立自強、產業自主可控’。”錢桂侖表示,當前安徽正在探索建立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發展新機制,構建有利于成果快速轉化的創新生態。
“我們正在推進高校群服務城市群,主動構建‘一極兩帶多組團’的高等教育發展格局,組織高校與各市及有條件的縣(市、區)建立協同創新機制,服務區域重大生產力布局和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著力創新高校科研范式,開展跨主體、跨高校、跨學科協同創新,努力實現科研成果轉化一代、研發一代、探索一代。”錢桂侖說。
教育提升幸福重量
錢桂侖認為,當前群眾急難愁盼的教育問題依然存在。“有的是老問題,有的是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
如何解決?錢桂侖認為,一方面,要做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蛋糕,以中小學優質學位供給為核心,實施義務教育強校提質行動;擴大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供給;把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作為根本手段,造就一大批卓越的校長和教師隊伍。
錢桂侖建議盡快出臺提高教齡津貼標準的政策。“正式出臺提高教齡津貼標準的政策,有助于進一步激發廣大教師自覺弘揚教育家精神,進一步支持和吸引優秀人才熱心從教、精心從教、長期從教、終身從教。”錢桂侖說。
另一方面,錢桂侖認為應切好分好蛋糕,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教育振興行動。“要保障隨遷子女入學待遇同城化,完善學生資助體系,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努力讓教育更加公平地惠及所有學生,提高群眾對教育的獲得感和滿意度。”錢桂侖說。
《中國教育報》2024年03月08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