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高亮在《中國高校科技》(月刊)2024年第1期發表《構建高水平科研機構 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一文,從宏觀、實踐、展望3個層面及角度,圍繞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這一使命,分析了華中科技大學構建國家級科研機構創新體系、努力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有力支撐的探索與實踐,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推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要發揮基礎研究深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高亮認為,塑造國際競爭“非對稱”優勢、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集聚一流大學發展動能的新時期、新形勢,對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出新要求。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的一流科研機構作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核心,其共同點包括:一是服務國家戰略需要,在戰略定位上作為各國科研體系中的核心和頂層機構,承擔長期性、重大性、前沿性任務;二是具有充裕經費保障,資金主要來源于國家或地方政府的財政撥款等;三是形成創新網絡,打通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鏈條,包括高校、企業、社會組織等,成果轉化能力較強;四是面向國際開放合作,具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視野和能力,通過國際大科學計劃等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和國際交流;五是注重超前布局,在新興領域為整個研究界開辟新的方向,為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
高亮提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應練好“內功”,謀劃構建國家級科研機構創新體系,包括進一步提升對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認識、進一步謀劃服務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貢獻和原創性成果、進一步推動重點科研基地實體化建設、進一步統籌面向服務人民生命健康的醫工交叉優勢。關于科技自立自強,高亮建議,提升國家級科研機構有組織創新能力,承擔國家重大任務,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產業化,提升行業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的協同攻關態勢;組建跨學科領域的研究隊伍和協同創新機制,在職稱評定、績效考核、獎勵評審中創新評價機制,將人才評價風向從“戴帽子”轉變至“重實戰”;加強與地方政府、行業龍頭企業、科技領軍企業的戰略合作,發揮學校的區位優勢和學科人才優勢,主動謀劃、主動對接、主動服務,破解“碎片化”現象,實現在服務信息通信、智能制造、智能汽車等萬億產業集群方面的集團作戰。(本報記者 黃金魯克 整理)
《中國教育報》2024年04月08日第7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