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堅持立德樹人,教育引導學生立報國強國大志向——

用好紅色資源 育好棟梁之材

發布時間:2024-04-09 作者:通訊員 余杏 侯蓉 本報記者 陽錫葉 來源:中國教育報

    ■春風習習

岳麓山下,橘子洲頭,一座書院賡續千年文脈,一群師生彪炳華夏史冊。

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沙考察的第一站,來到了被譽為“千年學府、百年師范”的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潤寰樓、特立樓、潤之廣場、弼時路、維漢路……校園內隨處可見的紅色元素,對應著一個個閃亮的名字,讓人回憶起一段段紅色往事。

“一師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這一紅色資源保護運用好。”在學院大廳,習近平總書記同師生代表親切交流時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校的辦學宗旨,既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又要引導學生立志報國。

信仰之火不滅,紅色故事永傳。

湖南一師時刻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引導學生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努力成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材。

    “一磚一瓦皆是我們的‘教材’”

    【總書記囑托】

國家要強大,必須辦好教育。一師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這一紅色資源保護運用好。

3月22日,中午12點,正值湖南一師東方紅校區學生的就餐高峰期,大家步履匆匆。在距學校第一食堂約300米處,很多學生卻放慢了腳步,眼睛不時朝右側的墻看去,有的學生甚至停下腳步,與墻合影“打卡”。

“這是我們學校的‘紅墻’,長度約240米,展示了湖南一師校史上4個人才‘井噴’時期的100位知名師生。”湖南一師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歐陽斐介紹。

而在2022年之前,這里還只是一面普通的圍墻。

“這里是學生每天的必經之路,是開展思政教育的優良場所,要用好!”為此,學校將這面墻打造成以文化人、立德樹人的新地標、新陣地。

湖南一師不僅是湖湘文化的重鎮,更是中國革命的“紅色搖籃”,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時、李維漢等一大批優秀中國共產黨人從這里走向歷史的舞臺,群星璀璨,蔚為大觀。學校校訓“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為曾在一師就讀、任教的毛澤東所題;校風“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為曾在一師任教的徐特立所寫。

要通過一面墻講好湖南一師的故事并不容易。展示什么內容,形式是怎樣的,如何才能達到更好的育人效果,這些學校都要考量。

經過深入調研,數易其稿,學校最終以“數風流人物”為主題,以“先生”與“學生”為主線,通過展示湖南一師校史上的師生人物群像,以凝聚在每位歷史名人身上的一師精神、一師氣質、一師擔當,激勵廣大師生團結奮進、開拓創新、再攀高峰,在新時代新征程書寫立德樹人、強國復興的新篇章。

學校不僅有“紅墻”,記者繞著校園走了一圈,懷中樓、潤寰樓、特立樓、潤之廣場……校區樓館、道路等建筑、景觀,均采用杰出校友和革命家的名字命名,學校處處都是紅色地標,處處都有紅色元素。

“學校的一磚一瓦皆是我們的‘教材’,希望通過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湖南一師的紅色基因注入師生的血脈中。”歐陽斐說。

“學校紅色資源非常豐富,這是學校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學校開展紅色教育的‘營養劑’與‘傳家寶’。”湖南一師黨委書記羅成翼介紹,進入新時代,學校依托獨特的校本紅色資源優勢,探索了一條以“大思政”育“大先生”、以“紅色校史”鑄“紅色師魂”的創新之路。

毛澤東與第一師范紀念館館長楊丹介紹,學校將參觀毛澤東與第一師范紀念館列為開學第一課;利用青年毛澤東銅像、主席冷水浴古井、主席求學第八班教室等紅色景點,開展“館課一體”沉浸式教學;組織學生赴寧鄉、益陽等地重走主席游學路等。

“湖南一師的校史就是生動的教材,是我們開發校本課程的寶貴資源。”湖南一師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陳明說。近年來,學校開發了“毛澤東與第一師范”等12門校本紅色課程,編寫了“永遠的先生”等100個紅色一師故事,制作了《一師魂》等紀實片,全面推進紅色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記者觀察】

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何利用好紅色資源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注的問題。2020年9月,上一次到湖南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在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第一片小學四年級教室,聽學生講述長征故事后說:“你們現在是一棵棵小樹苗,將來有一天就會長成中華民族的參天大樹。”穿越時光的課堂,滿是對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的期待。

近年來,教育部從印發《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到聯合多部門推出用紅色旅游助推鑄魂育人行動計劃,不斷推動紅色資源進教材、進課堂,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

    “我們是老師的老師,責任重大”

    【總書記囑托】

學校要立德樹人,教師要當好大先生,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知識文化素養,更要上好思政課,教育引導學生明德知恥,樹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努力成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材。

“同學們,何為愛國?作為未來的中小學教師,我們的愛國有什么特殊性?”近日,湖南一師教育學院教師黃藍紫在課堂上拋出了這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并討論。

黃藍紫講授的是“教育政策法規與教師職業道德”,是一門師范生的必修課。“我們是老師的老師,這些學生將來也會成為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會對更多孩子產生深遠影響。把他們培養好,我們的責任重大!”

為上好這堂課,黃藍紫“費盡心思”,深挖楊昌濟、徐特立等教育大家的教育故事和教育理念,將“‘四有’好老師”“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做‘經師’和‘人師’統一的大先生”等總書記囑托與課程深度融合……

讓黃藍紫感到欣慰的是,無聲的滋養,終讓小樹苗成長為大樹,可以為更多孩子遮風擋雨。

有學生回到學校,泛著淚花和黃藍紫分享:“看到那些孩子,就像看到多年前的自己,我相信盡我所能做一名好老師,培養他們報效祖國,就是在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湖南一師校長胡穗說,黃藍紫不是個例,在學校還有很多這樣的“黃藍紫”,他們都把思政元素像鹽一樣,一點點融入學生的“營養大餐”中。

當學生學數學坐不住“冷板凳”時,李坤會和他們講青年毛澤東在鬧市中學習的故事;當學生不理解“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中的愛國情懷時,李金國會帶他們走近湖南一師的革命先輩們;當學生在園林設計中遇到難題時,蔡曉曦會打造移動的課堂,帶他們走遍校園和紀念館的每個角落……

廣育新時代“大先生”,關鍵在教師。只有教師心中先扎下“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之“根”,學生心中才可能結出立志報國之“果”。“作為師范類院校,湖南一師一直非常注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尤其是師德養成。我們有責任教好學生,培養出更多未來的好教師。”羅成翼說。

為此,湖南一師大力實施政治建設“思想鑄魂”行動、規則立德“固本強基”行動、專項整治“清朗凈化”行動、關鍵群體“教育提升”行動、以案明紀“警鐘長鳴”行動、榜樣引領“典型賦能”行動等六大行動,引領學校教師自覺養成良好師德師風,爭做“經師”與“人師”統一的“大先生”。    

    【記者觀察】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正所謂,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

近年來,黨和國家不斷出臺相關舉措吸引優秀人才從教,厚植尊師重教的社會文化,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和職業地位持續提高。教育系統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引導教師成長為“大先生”,當好學生的引路人。全國1891.78萬名專任教師,托舉起2.91億名在校生的夢想。

    “愿以小我之力筑大國之夢”

    【總書記囑托】

學校的辦學宗旨,既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又要引導學生立志報國。現在,世界又處于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當代青年學子正當其時。    

春雨潤物無聲,春苗茁壯成長。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常德市鼎城區蔡家崗中學教師麻小娟呼吁社會各界多關注鄉村教師減負和身心健康問題,讓更多年輕人在鄉村安心從教。

2015年7月,麻小娟從湖南一師音樂學專業畢業,回到家鄉成為一名鄉村教師。

從教之初,學生的一句“老師,好想你多陪陪我們”,觸動了“90后”教師麻小娟的內心。

從2015年開始,麻小娟堅持每晚走進學生宿舍,利用睡前半小時時間為孩子們講故事,用思想的光芒點亮孩子的夜空。

為什么能堅持9年?麻小娟的答案是,因為熱愛,所以堅定。

麻小娟的堅定,離不開湖南一師深深的紅色印記。

在湖南一師,毛澤東的故事廣為流傳。20世紀初,青年毛澤東在湖南一師求學、任教,度過了8個春秋。在教學樓旁邊的一個中式庭院,一口水井靜臥在古樸的瓦亭下,青年毛澤東當年就在這口水井旁堅持洗冷水浴,磨煉意志。

在第八班寢室,毛澤東曾向室友提出“三不談”:不談金錢,不談家庭瑣事,不談男女問題。

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多年來,湖南一師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敢擔當、能奉獻的畢業生。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率先提出并探索六年制農村小學教師公費定向培養模式。10多年來,近兩萬名學子從湖南一師出發,走向大山深處、村村寨寨,躬耕教壇、教書育人。

再過幾個月,湖南一師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龔佳穎就要走出校園,正式成為一名教師了。“作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師范生,希望自己能發揮思政教師鑄魂育人的關鍵作用。畢業后,我想成為一名高中政治教師,愿以小我之力筑大國之夢。”龔佳穎說。

湖南一師教育學院學生任逸豪是一名公費師范生,他立志畢業后要回到家鄉,成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在互聯網時代,學好信息技術對于鄉村孩子來說至關重要,我希望能將我的所知、所學分享給他們。”

……

羅成翼表示,學校將推進教師教育改革創新,著力于“三個轉變”,即由過去單純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由過去單純的小學教育教師培養向全學段教育教師培養轉變,由傳統師范教育教師的培養向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教育教師培養轉變;形成以教師教育為特色,信息類學科等為支撐的多學科專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從而把學校辦得更好、更強、更有特色。    

    【記者觀察】

湖南一師為基礎教育培養了大批“留得住”“教得好”的優秀教師,他們身上映射著理想的光輝和強烈的使命感。青年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

近年來,教育系統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激勵青少年厚植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育人格局不斷拓展、育人方式更加豐富、育人成效日益顯著。

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青春在閃光。

《中國教育報》2024年04月09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手机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片| 欧美日韩久久久精品A片|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老年人| 国内精品久久久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大片天天看片| 97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av影片麻豆精品传媒| 骚片AV蜜桃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2| 五月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免费电影|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蜜桃|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金莲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 99re这里只有精品热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片| 手机日韩精品视频在线看网站|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99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精品久久洲久久久久护士 |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 国产精品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小视频免费无限ap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99精品众筹模特自拍视频|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二三区| 人妻少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久爱免费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