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本科和高職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近期公布,相比往年均有較大調整幅度——

高校專業調整“加減法”有何深意

發布時間:2024-04-20 作者:本報見習記者 胡若晗 來源:中國教育報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與2024年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設置備案和審批相關工作結果。

其中,本科共新增備案專業點1456個、審批專業點217個(包括160個國家控制布點專業和57個目錄外新專業),調整學位授予門類或修業年限專業點46個;高職新增專業點6068個,撤銷專業點5052個。調整幅度均為歷年來最大。此次調整有哪些特點,瞄準了怎樣的國家發展與社會需求?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提升專業設置與社會發展匹配度

近年來,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和課程建設方面都有了很大進步,但面對時代發展,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高書國看來,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培養新質人才,急需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實現布局之變、學科之變、專業之變和育人之變。

“普通本科高校應主動思考如何通過教學工作實現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水平的提升,以支撐國家戰略支柱產業領域的發展,符合區域經濟發展和民生供給的需求。”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周洪宇認為,本科高校應通過專業調整,進一步打造辦學特色,形成辦學優勢,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迫切需要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特別是在科教融匯、產教融合的背景下,教育被賦予了培養大國工匠和能工巧匠、服務國家與社會的新使命,要求專業設置和布點更加符合產業升級邏輯。”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教務處處長覃曉燕說。

“一方面,教育要為高質量發展提供高層次人才支撐,亟須通過專業調整,提升專業與高質量發展的適應性;另一方面,專業調整也可增強教育系統內部的結構優化,提升高等教育質量。”浙江工業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劉曉表示。

縱向來看,調整并優化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和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已持續多年。為加快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2023年,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35年,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結構更加協調、特色更加彰顯、優化調整機制更加完善,形成高水平人才自主培養體系,有力支撐建設一流人才方陣、構建一流大學體系”。

“應該說,2024年的調整是在這個頂層設計之下進行的,體現了教育改革政策目標明確、持續性強的特點。”周洪宇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教育強國和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指示,以及近年來一系列有關教育的重大部署,都加快了專業調整工作的速度和力度,進一步優化了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整體的布局結構。

    根據社會發展需求做調整

記者發現,此次調整中,為服務國家戰略需要,本科高校設置了大功率半導體科學與工程、生物育種技術等專業,高職新增專業點則密切圍繞糧食安全、鄉村振興等重大任務。

華南理工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趙紅茹告訴記者,2024年華南理工大學獲批新增3個本科專業。其中,軟物質科學與工程、智能海洋裝備2個專業為2024年批準列入目錄的新專業。

“這兩個專業有兩個共同的特點,首先都是多學科交叉的新工科專業,強調培養多學科知識體系人才;其次都是培養國家戰略產業升級和粵港澳大灣區高科技產業發展所急需的高層次人才。”趙紅茹說。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2024年將新增機械電子工程技術、集成電路工程技術等專業,有機對接行業和崗位標準。覃曉燕介紹,面向深圳當地的高端產業環境,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將專業建在產業鏈上,聚焦前沿先進制造業和重點產業,以保證專業建設的前沿性和動態性。

除了在與當前社會發展需求緊密相關的專業上做“加法”外,此次職業教育與本科教育均做了不同程度的“減法”,對供給相對過剩的專業進行了撤銷與調整。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長薛二勇認為,對專業適當地撤并,同樣是為了更好地提質。在堅持創新本質,遵循高效能標準的同時,專業調整也便于學校專業招生、降低辦學成本。

更好服務經濟發展與新質生產力

此次專業調整如何有效落地?如何避免“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的現象發生?

“關鍵是各省市各學校需要適時調整原有的人才培養方案,深化專業建設的規劃和管理,實現專業設置與技術發展和產業需求的良好對接。”高書國說,學校要主動適應區域產業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經濟體系優化升級的需要,以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在薛二勇看來,新設置專業涉及新的內容與方法,因此要增強教師隊伍的引領作用。“要進一步完善匹配新設學科和專業的評價指標,包括教師評價指標、學生學習質量診斷指標以及利益相關方的意見反饋機制等,以更好促進新設置專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無論是產業還是崗位,都是隨著社會發展隨時在發生變化的。”劉曉建議,落實完善相關大數據的建設工作,建立健全各省人才培養需求的動態監測機制,以更好服務專業的動態調整。

《中國教育報》2024年04月20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2018|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精品无码人妻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 四库影院永久在线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蜜芽|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久久精品国产色蜜蜜麻豆| 国产精品无码aⅴ嫩草|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三级 |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 黄大色黄美女精品大毛片|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免费在线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最新国产精品剧情在线SS|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精品| 99ri精品国产亚洲| 99视频精品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黑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91久久精品91久久性色| 久热精品视频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