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商務英語專業畢業后,李榮聰憑借出色的專業功底,把鞋服賣到全球20多個國家。
“學校錨定特色興校戰略,將‘外+’特色嵌入人才培養過程,希望學生能夠熟練運用一至兩門外語,適應‘一帶一路’和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需要。”福州外語外貿學院校長許明說。
聚焦區域,打造“外+”特色課程
在發展過程中,福州外語外貿學院主動服務和融入福建區域特色,推進“外+”復合型人才培養。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執行校長黃建平說:“學校堅持聚焦‘一帶一路’倡議和涉外領域經濟、文化發展,在學科專業建設中凸顯差異化,打造‘外+’特色學科專業。”
學校大力推進外語類專業綜合改革,增設國際商務、漢語國際教育等專業,升級改造傳統文科專業,推動8個非外語類專業設置跨境物流等12個專業方向。
學校持續加強相關一流課程的培育與建設,建成“外事禮儀”等4門國家級一流課程、“基礎西班牙語”等11門省級一流課程,建設涵蓋通用外語、專門用途外語、跨文化交際三大模塊、80余門特色課程群,實現特色課程對所有專業和學生全覆蓋。
在教育教學改革方面,學校創設外語診輔中心,以“把脈問診、靶向治療”的方式為學生量身定制外語精進計劃。通過強化商科專業與外語專業的互融互通,組建對日、對法貿易創新班等特色實驗班,為應用型涉外商貿人才培養賦能。
招才引智,構建人才培養新體系
在人才培養體系構建方面,福州外語外貿學院也圍繞特色發力,設置中外學生同堂教學的全英授課國際班,在專業課領域實施雙語或全英教學;創設“國際經濟與貿易多語種創新班”,培養了一大批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的學生。
和很多校友的職業不同,于2020年畢業于法語專業的蔡少女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2022年,她憑借扎實的外語能力和寬廣的國際視野,成為一名中國援外醫療隊的翻譯,前往尼日爾。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的外籍教師本杰明(Benjamin)最大的愛好就是在閑暇時帶著學生走進福州的大街小巷,感受福州的文化,組織開展“福文化”中外人士暢談會等活動,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的傳播。
在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像本杰明這樣的外籍教師還有很多。據介紹,通過實施“引智工程”等舉措,近幾年引進外籍教師70余人,中國臺灣籍教師60余人,學校教師有海外經歷的達41%。到2025年,學校將面向全球精英群體持續引進領軍人才、學科帶頭人、智庫專家等各類人才助力學校實現高質量發展。
主動作為,探索產教融合新路徑
福州長樂是全國聞名的紡織原料生產基地,經編花邊面料產能占全國的60%。然而,在世界紡織行業滾滾向前的浪潮中,其織品原創設計不足和數字化轉型緩慢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短板。
為此,福州外語外貿學院主動與當地紡織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創新產教融合模式,在校內設立時尚織品設計開發中心,協助合作企業開發織品原創設計,為產業開發多元的產品模式,創造更高設計價值的商品,助力企業產品“出海”到世界市場。
福州的金魚養殖聞名遐邇,但長樂當地的金魚在海外市場的銷量較小。福州外語外貿學院成立“魚躍金松”團隊,打造了長樂區首個金魚直播文創基地,通過多種語言直播,助力長樂金魚游出國門,游向世界。
為探索產教融合新路徑,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建立“海絲數智”跨境電商教學實踐基地等11個實習實踐基地,與43家外向型企業建立合作,與120多家僑資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
學校以外語外貿人才培養為主線,涉外新商科領域項目獲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畢業生服務于大型跨國企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一帶一路”核心功能區的中小型涉外企業,專業對口率達80%以上。
“學校始終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堅持走開放式‘外+’特色辦學之路,著力培養熟練運用外語,具有國際視野和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許明說。
《中國教育報》2024年04月24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