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吉林省吉林市豐滿區人民檢察院受理一起涉未成年人詐騙案,犯罪嫌疑人小美與被害人大軍相識于一個“劇本殺”論壇,4個月的時間,沉溺于角色扮演的小美就伙同室友詐騙大軍30余萬元。
“劇本殺”成為未成年人新寵,原因在于“娛樂+社交”屬性讓“劇本殺”滿足了他們強烈的社交需求和情感需求。但問題也隨之而來,比如,一些商家為了吸引客戶,推出一些不適合未成年人的項目。出現了一些涉及黃色、暴力、血腥內容的低俗劇本。這些“劇本殺”內容,可能會讓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混淆現實和劇情,甚至效仿劇本殺中的劇情,走上歧路。
早前,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通知,將“劇本殺”“密室逃脫”等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劇本娛樂經營場所新業態納入管理,要求劇本娛樂經營場所使用劇本腳本設置適齡提示,標明適齡范圍。就現實而言,監管規則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比如,對行業上游劇本創作環節制定規范措施,推行未成年人分級制度,或是提高劇本發行準入門檻,從源頭杜絕“問題劇本”的出現。從業者也要強化自律,認識到自身的社會責任,以對未成年人負責的態度開展經營活動,共同營造健康良性的行業生態。劇本殺不是洪水猛獸,但就呵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而言,守住底線、健康規范發展才有出路。總之,不能讓“劇本殺”成為坑害青少年的“壞劇本”。
《中國教育報》2024年05月22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