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一年間,我國教育強國指數排名從第23位升到第21位——

我國教育強國指數排名為何能穩步提升

發布時間:2024-05-30 作者:本報記者 焦以璇 李帆 來源:中國教育報

5月29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發布教育強國指數最新研究成果。結果表明,在納入排名的129個國家中,中國教育強國指數位次上升2位,排名第21位。

教育強國指數是什么?如何解讀中國排名的上升?……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統計分析研究所所長馬曉強。

教育強國指數是什么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教育強國明確為到2035年必須“建成”的目標之一,吹響了教育強國建設的號角。

“建成教育強國是一個國際比較概念。”馬曉強表示,面向教育強國建設目標,我們必須思考這些問題:世界上哪些國家是教育強國?中國的教育發展處于國際上什么水平?要建成教育強國,我們的短板在哪里,努力方向是什么?“概括來說,就是世界如何、中國怎樣、教育何為3個問題。”

作為全國教育科研戰線排頭兵,中國教科院專門成立了課題組,對這3個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如何確定世界教育強國的標準和范圍,是教育強國研究要回答的基本問題。為了給世界各國的教育發展水平“畫像”,課題組建立了一套教育強國評價的指標體系,基于指標體系進行教育強國指數的測算。

指數測算的前提是掌握大量客觀數據。馬曉強介紹,課題組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世界知識產權聯盟等國際組織公開的數據庫里篩選出跟教育相關的指標,最后確定了14項教育強國指數測算指標,劃分為教育公平、質量水平、服務能力3個維度。

“要讓大家信得過,測算結果必須是可追溯的,可反復驗證的。”馬曉強表示,經測算,世界教育強國共有15個,這些國家在各維度的綜合表現整體較優。中國教育強國指數位次上升2位,排名第21位。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至2023年間,我國教育強國指數進步28位,進步幅度仍居全球首位。

排名上升的驅動力在哪兒

從第23位到第21位,位次小變動的背后,是中國教育向前邁進的一大步。

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一方面,中國基礎教育的傳統優勢地位進一步穩固,基礎教育質量指標繼續維持在高位。”馬曉強解釋,我國基礎教育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扎實訓練得到國際認可,不僅多次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中表現搶眼,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反映出的學生閱讀、數學等學科的合格率與PISA測驗反映出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平均達標率基本相當,整體達到排名前15位國家水平。同時,一年來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穩中有升,2023年達到91.8%。

近年來,黨和國家對基礎教育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頂層設計。馬曉強認為,從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到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從大力發展科學教育到提升中小學教師學歷……基礎教育基點越夯越實,教育強國建設步履愈發鏗鏘。

建設教育強國,高等教育是龍頭。“另一方面,新的增長領域表現出色,與2022年相比較,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與科學研究指標進步最明顯。”馬曉強說。

研究表明,2023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60.2%,與排名前15位國家的平均水平(86.9%以上)差距逐漸縮小;在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高校排名中,我國入選Top200的高校數逐步增加,2023年各排名平均入選數相較2022年增加2所,排名提升1位,位居世界第5位;我國科學家占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比例逐年提高,位居世界第2位,僅次于美國。

此外,部分優勢指標繼續保持領先地位,比如我國數字化人力資本得分不斷提高。根據歐盟數字經濟與社會指數報告,我國排名提升,最新排名為第15位。我國高等教育畢業生中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國內主要為理工科)學科占比位于各國前列,該比例持續保持在40%以上。

教育強國發展有哪些新動向

梳理教育強國指數報告,記者注意到,排名前15位國家基本保持穩定,2012年排名前12位的國家,始終位居前15位行列。那么,這些教育強國有哪些教育新動向值得我們借鑒?

“教育受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綜合因素的影響,因此它的發展變化是緩慢的。”馬曉強表示,對世界教育強國的持續追蹤可以發現,目前大家都面臨著三大挑戰:一是人口影響,二是科技變革,三是國際競爭。

如今,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對傳統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造成沖擊。馬曉強介紹,教育強國紛紛加速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比如韓國計劃從2025年起增加中小學信息課程的學時至目前的兩倍,增設“人工智能基礎”和“人工智能數學”作為高中選修課程。

STEM教育起點也在不斷前移。比如德國推出STEM行動計劃2.0,提出沿著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整個教育鏈推進STEM教育。

此外,高校承擔更大的終身學習責任,讓成年人隨時隨地學習;留學教育強勁復蘇,對留學生的爭奪不斷加劇等,也是值得關注的教育強國發展新動向。

“面對挑戰,教育強國發展的新動向給了我們借鑒和啟發。事實上,中國在某些方面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以人口問題舉例,馬曉強說,中國的少子化、老齡化問題日益加劇,如何以教育紅利抵消人口數量減少帶來的沖擊,如何把教育強國建設作為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迫切課題。

建設教育強國的努力方向在哪里

“事實上,以后的路越來越難走,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馬曉強表示,今后排名每提升一位,需要付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還要警惕前進中的反復。補齊短板,找準發力點,才能推動教育強國建設行穩致遠。

馬曉強介紹,從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上看,我國與教育強國還有一定差距。從高中階段教育完成率上看,2020年,我國高于高中畢業年級3—5歲人口高中階段完成率約為74%,與教育強國國家86.3%的平均水平相比還有明顯差距。我國高技能人才所占比例偏低,近幾十年來,我國STEM專業畢業生的教育程度比其他任何國家都高,但在人工智能和半導體等許多領域仍然缺乏頂尖人才,等等。

“我國的教育強國建設應借鑒世界教育強國的成功經驗,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的強國之路,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探索建設教育強國的路徑和方向。”馬曉強說。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馬曉強表示,大部分國家都把青少年的核心價值觀教育作為重點。我們必須加強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旗幟鮮明地在教育強國建設中堅持社會主義教育原則和底色,將其培養成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重任的可靠接班人。

針對各學段存在的短板,馬曉強建議,進一步提升高中階段普及與完成水平,穩步提升高等教育普及水平,將成人教育作為人力資源開發的突破口。切實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地位,將提高職業教育吸引力上升為教育基本政策。以高等教育引領國家急需緊缺人才隊伍建設。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更加強有力的經費、師資保障等。

“錨定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目標,我們要把立德樹人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大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開辟數字教育新賽道,搶占留學教育制高點,服務經濟社會主戰場,為建設教育強國匯聚磅礴力量。”馬曉強說。

本報北京5月29日電

《中國教育報》2024年05月30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 国产精品va无码二区| 嫩草伊人久久精品少妇AV|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仑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洲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 | 久久免费国产精品| 夜夜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免费精品视频|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国产精品三级国产电影|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内精品99亚洲免费高清| 精品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精品区二区三区四区| 高清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在线看不卡|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 四虎影院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了|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黄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资源| 青娱乐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国产小呦泬泬99精品| 国产网红无码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视频99|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 91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国产精品自拍一区| 国内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国产女精品视频在ktv|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手机看片在线精品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97精品久久天干天天蜜| 久久91精品国产91| 精品久久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