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簡況——
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區位于贛江西岸,是江西省委省政府所在地。區域面積39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63萬,義務教育學校38所,在校學生6.4萬余人。圍繞“打造全省一流教育、唱響學在紅谷灘品牌”目標,紅谷灘區大力推進集團化辦學和城鄉共同體建設,積極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打造生·動課程體系,建設一流師資隊伍,努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
山東省榮成市位于山東半島最東端,南北地勢狹長,東西地域偏窄,中心城區和沿海鄉鎮學生較多,內陸鄉鎮和市郊鄉鎮生源較少。圍繞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榮成市借力創建國家級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的契機,補硬件短板,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促師資均衡,推動城鄉教師交流;提專業技能,狠抓教育教學質量,打造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生態。
主持人:本報記者 唐琪
訪談嘉賓:
汪海燕 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區委教體工委書記、區教體局局長
劉志剛 山東省榮成市教育和體育局局長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從區域層面來看,城鄉一體化的難點在哪兒?結合實際情況,區域層面如何因地制宜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更合理地優化城鄉教育資源配置,讓更多的孩子能在家門口上好學?本期我們邀請到兩位嘉賓,共話城鄉一體化的區域實踐。
城鄉一體化難點何在
主持人:兩位局長好!今天我們聊聊城鄉一體化的話題。在不同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面臨的主要困難是不同的。從你們所在的區域層面來看,城鄉一體化的難點在哪兒?
劉志剛:主持人好。榮成市屬于沿海經濟發達城市,位于山東半島最東端,地勢南北狹長,三面環海,所有鄉鎮距離市中心的車程均不超過1小時。由于全市5萬名中小學生每天上學放學的交通都采用政府購買校車服務的方式解決,榮成市不存在農村寄宿制學校。但近年來,隨著城鎮集約化和沿海經濟發展,榮成的外來務工人口增多,學生數量持續增長,師資老化、短缺等問題日益突出。前幾年,我們雖然采取了局部教師調配、新教師補充等舉措,人員流動了起來,但鄉村學校發展成效并不明顯。對前幾年的榮成來說,城鄉教育一體化的難點在于鄉鎮師資水平不高、鄉鎮教科研水平不高,影響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汪海燕:紅谷灘區的難點在于城鄉教育存在較大差距,需切實提高鄉村教育發展水平。具體表現在:教師隊伍不夠強,教育理念不夠新。
從教師配置來看,主要是結構不合理問題較為突出,音體美、科學、信息技術等學科的專任教師比較短缺。紅谷灘區農村學校在崗教師共473人,擁有音體美、科學、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資格證的教師共43人。從業務能力來看,教師整體教育教學水平還不高,在各類教學競賽中表現不突出。我區農村學?,F擁有區級學科帶頭人及以上學術榮譽的教師僅13人,占比僅為2.7%。從教師精神狀態來看,有教師存在“躺平”心態,進取精神不足。2023年,我區推進農村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工作,對30人以下的鄉村小規模學校進行撤并優化,在對鄉村學校富余教師進行安置的過程中,因害怕承擔城區學校高強度的工作,出現了不少教師選擇留在鄉村不愿進城的現象。
教育理念方面,在城鄉二元結構下,鄉村學校特別是地處偏遠的鄉村學校不能及時跟上社會快速發展的步伐,不能及時更新學校辦學理念,在結合鄉村地域特點、凝練辦學理念、形成辦學特色上與城區學校存在較大差距。此外,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陳舊,教學方法單一,在日常教學中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被動學習的現象比較普遍。
如何提升鄉村教師綜合素質
主持人:兩位局長的介紹讓我們了解到,城鄉一體化,主要難點在鄉村。結合實際情況,區域層面如何因地制宜提升鄉村學校辦學水平?
劉志剛:2019年以來,榮成市在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建設上,主要在三個方面聚力、發力。一是“換頭雁”力促鄉村學?!巴ζ鹧保褍炐愕母刹糠诺洁l鎮學校的關鍵崗位上,帶動大家干事創業;二是“出實招”吸引鄉村教師“留得住”,拿出一些激勵措施,鼓勵鄉村教師駐守鄉村教育一線,熱愛鄉村教育事業;三是“破盲點”助力鄉村教師“教得好”,通過多元化的精準培訓,提升鄉村教師綜合素養,提高鄉村教育教學質量。2024年,榮成市成為首批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山東省首批鄉村教育振興實驗區。
汪海燕:近年來,紅谷灘區聚焦“辦好每一所校(園)、成就每一個孩子、幸福每一個家庭”的目標,持續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強化辦學經費保障;推進優化農村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推動建設義務教育城鄉發展共同體,用城區優質學校帶動提升鄉村學校辦學水平。
主持人:鄉村學校辦學水平的提升最終要看鄉村教師,兩位局長也都提到了帶動提升鄉村教師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請先具體談談這方面的舉措。
劉志剛:好的主持人。幫助鄉村教師教得更好,首先要回答為什么鄉村教師教學水平還不夠好。多年來,鄉村教育的落后與鄉村教師自身教科研水平不高有很大關系。鄉村學校教科研工作的虛化、淺表化問題,一直以來是各級教育部門頭疼的問題。近年來,我們組織實施了全體教研人員“3+2”駐校制度,即每周3天在基層學校上課、教研,2天回單位辦公,全面推動教科研中心下移,向農村薄弱學校靠攏。駐校期間,基層學??梢愿鶕嶋H需要,主動點單教研員。而下沉一線的目的,就是通過教研人員引領不同課型的建構路徑,引導基層教師明確課改方向,帶動教師專業成長。2020年,榮成市成立了全省首個縣級市教師成長學院,圍繞提升校長課程領導力、中層貫徹執行力和教師發展原動力,以關注差異、訂單式服務的方式,落實教師全員精準培訓200多批次、6萬多人次,全面提升教師綜合業務素養。近3年來,全市共培育了11名齊魯名師、名校長,15名威海名師、名校長。今年以來,我們還借助與齊魯師范學院合作的機會,建立了常態化校際交流和跨區域聯合教研機制,虛心向全省教師教育聯盟的兄弟縣市學習,組織外出培訓60多場,構建教師教育成長新體系,推動了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汪海燕:我們也非常注重鄉村聯片教研。出臺《紅谷灘區鄉村學校聯片教研工作實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區教師發展中心—片區聯合教研組—學校教研組”三位一體的教研工作機制。每所鄉村學校牽頭一個學科,選派一位教師專門負責對接聯片教研工作;每個學科每月至少開展一次聯片教研活動;每次教研活動至少安排一名鄉村教師上研討課,推動鄉村教師在深度參與中獲得專業能力提升。鄉村連片教研形成了“城區教師帶動引領、鄉村教師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對提升鄉村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具有重要意義。2023年,3個鄉鎮的鄉村教師獲得國家級獎項1次、省級獎項16次、市級獎項40次、區級獎項64次。
此外,紅谷灘區著力推動建設義務教育城鄉發展共同體。按照統一安排,由南昌市育新學校九龍湖新城分校牽手幫扶生米中學、生米中心小學,實驗學校牽手幫扶厚田中學、厚田中心小學,碟子湖學校牽手幫扶流湖中學、流湖中心小學,騰龍學校牽手幫扶流湖義渡學校,探索推進組織管理系統化、教師輪崗制度化、教師研訓一體化、學生交流常態化、優質資源同步化、考評機制捆綁化。為此,我們在部分鄉村學校探索實行城區學校與鄉村學校同一法人治理,比如由實驗學校校長、騰龍學校校長分別兼任厚田中學、流湖義渡學校的校長,推動城區學校與鄉村學校共同發展。
劉志剛:我補充一點,提高鄉村教師水平很重要,但區域層面也要強調“出實招”吸引鄉村教師“留得住”。如何留住好教師,榮成市拿出了“留心”的實招。2020年教師節,榮成市把關愛教師激勵政策納入了《關于促進全市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在激勵關愛、鄉村補助和職稱評聘等方面有突破創新,讓堅守鄉村一線的廣大教師看到了鄉村教育美好的明天。每年4月份,我們都會從教育發展基金中拿出10萬元,對50名鄉村優秀教師集中表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00名鄉村優秀教師獲“永懷鄉村教師獎”。近年來,我們還堅持把關心關愛教師生活放在第一位,讓每一名鄉村教師“行得放心、吃得開心、住得舒心”:在全面落實農村交通補助的基礎上,全市所有鎮街學校均改造了教師午休場所;12所鎮街小學、19所鄉鎮初中的2200多名教師,每天都享受著8元午餐補助,大大提升了鄉村教師的幸福指數。在全面落實農村教師“321”職稱工作的基礎上,我們還在高級職稱改革上進一步深化,結合全市實際,在偏遠鄉鎮學校多設置高級教師崗位,通過崗位引領,讓更多的優秀教師主動選擇到鄉鎮一線任教,提升鄉村教育教學水平。
區域保障為城鄉一體化護航
主持人:除了提升鄉村教師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區域層面還可以從哪些方面為城鄉一體化保駕護航?兩位局長所在的區域有什么好舉措?
劉志剛:2019年,在全面落實“定崗、定編、定責”的基礎上,榮成市堅持從抓干部隊伍引領開始,全員推動教師交流輪崗。當年,首屆齊魯名校長、實驗中學校長梁德華從全市“龍頭”學校實驗中學調到鄉鎮中學三十二中,到任后他就從凝聚隊伍人心抓起,聚力改革創新,狠抓特色創建,年底學校督導評估考核成績一躍成為10所鄉鎮小學的“領頭雁”,而在地市級特色學校創建中,專家給出的綜合評比更是高居小組頭名。
于是,在先行試點的基礎上,榮成市堅持把最優秀的校長、干部放到最關鍵的崗位上。近3年來,先后對86名校級干部、142名中層在全市范圍內進行了崗位調整,一大批敢作敢為、年輕有為的青年干部、優秀教師被推薦到鄉鎮教學一線“扛把子”,城鄉教師資源得到了全面優質均衡的配置。干部隊伍帶了好頭,鄉村教育就有了奔頭,榮成市共有5所鄉鎮學校獲評省級鄉村溫馨校園,還有3個鄉鎮被評為“教育強鎮筑基改革試點鎮”,11所鄉鎮學校獲得省級以上綜合榮譽60多項。找對了鄉村教育振興的關鍵“因子”,鄉村教育就大有可為。
汪海燕:紅谷灘區的措施,一是強化辦學經費保障:提高學校經費保障水平,按小學每生每年1200元、初中每生每年1400元的標準撥付生均公用經費;繼續落實農村地區不足100人的規模較小學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經費,持續強化辦學經費保障。二是推進優化農村義務教育資源配置:之前我區有學生數30人以下的小規模學校28所,2023年,我們著力推進農村小規模學校優化工作。截至2024年春季學期,完成撤并24所,10人以下的小規模學校全部優化到位,30人以下的小規模學?;緝灮轿?。由區財政保障,開通校車線路17條,讓所有撤并學校學生免費乘車,有效解決了學生往返的交通問題。通過這項措施,進一步優化了鄉村學校網點布局,節約教育經費500多萬元。通過優化農村義務教育資源配置,不僅提高了鄉村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更有效地改變了鄉村學?!翱招幕钡默F象。
《中國教育報》2024年05月31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