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師,每天都要與鮮嫩活潑的生命往來,如果沒有強大的精神能量,就很難用愛心滋養愛心,用智慧點燃智慧,引領孩子走向美好的未來。精神能量由何而來?兩個途徑最為有效:一是持續的閱讀,二是研究性寫作。
閱讀之于專業成長的作用,正如哲學家黑塞所言:“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給你帶來好運,但它們能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痹谧x史中,你可能變得更加“明智”;在讀詩中,你可能變得更加“靈秀”;在獨處幽居之時,閱讀可以“怡情”;在處世判事之際,閱讀可以“長才”。
閱讀之道,貴在堅持,更貴在擇經典而讀。為什么要讀經典?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有過非常精辟的闡釋:“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從不會耗盡它要向讀者說的一切東西的書”“它們帶著以前的解釋的特殊氣氛走向我們,背后拖著它們經過文化或多種文化(或只是多種語言和風俗習慣)時留下的足跡”“它們對讀過并喜愛它們的人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來臨時才閱讀它們的人,它們也仍然是一種豐富的經驗”。
依托經典“不會耗盡”的博大,我們的視界將會更加高闊深遠,從而更好地理解教育真諦、明晰教育規律,探求教育本源。借助經典蘊藏的“寶貴經驗”,我們的行動將會更加守中合道,從而更好地優化教育方法、積淀教育智慧,改進教育實踐。
相較于讀書,研究性寫作是一種高階活動,更能提升一名教師的精神層次和綜合素質。在我看來,研究性寫作的意義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愿意寫作就是最大的意義。行動生習慣,習慣成性格,性格終將轉化為命運。其二,研究性寫作能使人用心地感受生活、洞察世事,去發現和捕捉各種有意義的教育現象、場景和問題。其三,研究性寫作是一個隱性知識顯性化的過程,有助于把散亂的感知梳理得條理清晰,把粗淺的經驗概括得系統深刻,進而提升人的邏輯思辨和總結抽象能力。其四,研究性寫作能促進人澄清問題、透視現象、理解意義、深化認識,從而站上“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思想高度,煉就“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的實踐智慧。其五,研究性寫作需要不斷去粗取精、推敲打磨,在“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內容與形式的修煉中,精品意識和卓越氣質就能夠逐步養成。其六,因為研究寫作有了思想和素材,因為寫作研究得以提純和表達,在不斷的研究與寫作中,思想自然變得明亮,實踐自然變得高效。
此外,研究性寫作還能提升一個人的閱讀品質。試想,沒有豐厚的源頭活水,哪有涌流不絕的清泉,沒有精心的揣摩研讀,豈能融會于心靈而傾淌于紙端?其實,研究性寫作還有一個最大的附加值,就是能夠帶來一種“短暫的、突發的、奇妙驚喜的、敬畏的”“感覺自我、空間在消失或擴展”的“高峰體驗”,而這恰恰是教師的職業幸福之所在,也正是生活的情調和詩意之所在。
事實上,研究性寫作的價值并不只是一種理想的假設,而是一種生活的實證。審視那些卓有成就的優秀教師:李吉林、吳正憲、竇桂梅、華應龍……每一個名字都代表著一種高度,讓他們屹立于思想和事業之巔的基石之一,正是研究性寫作。誠然,這樣的高度一般人難以企及,但是只要持續堅持,我們就可能由普通教師成長為名優教師乃至專家型教師。
雞蛋從內打破就是生命。教師這個職業確實比較容易產生倦怠,當我們在日復一日的備課、上課中漸漸程式化、單調化,感到人生不斷干癟甚至枯萎的時候,不妨通過主動讀書和研究性寫作來改變生命的節律,賦予生活以品質和意義。
老師們,打開書吧,拿起筆吧,把你的感動、困惑、成功的探索、希望與夢想變成文字,你會發現,你的氣質情懷,你的內心世界,慢慢地變得純凈澄明,變得細膩和豐富。真誠的文字,能夠將平淡如水的歲月定格為永恒。
(作者系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科研員、杭州市教育學會副會長)
《中國教育報》2024年06月03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