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之江小學銘記恩情,牢記囑托,培育棟梁之材——

立強國報國大志向 做奮發向上好少年

發布時間:2024-06-03 作者:本報記者 宋靖 胥茜 倪秀 魯磊 通訊員 鐘興茂 何元凱 王浚錄 來源:中國教育報

    ■春風習習

“之江長,嘉陵清,共建學校兄弟情。我們是巴山好兒郎,書聲瑯瑯高入云。”

5月30日,校歌《巴山少年》像往常一樣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之江小學響起。當天下午,之江小學五(1)班的同學們,驚喜地收到一份最珍貴的“六一”兒童節禮物——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回信的到來,讓這一天變得意義非凡。

紙短情長,殷殷牽掛。一封信,牽出了一段跨越山海的幫扶情。一封信,也見證了一所農村小學20年的發展變遷。

    “之江長,嘉陵清,共建學校兄弟情”

【總書記原聲】

看到來信,我回想起20年前為你們學校培土奠基的情景。得知這些年來學校越辦越好,同學們勤奮學習、熱愛勞動、健康快樂成長,我很欣慰。

【實踐故事】

20年前,之江小學還是南充市嘉陵區花園鄉八角小學,校址位于半山腰上,山高路陡,通行不便。校園占地不足5畝,由10多間青瓦平房構成,有幾間教室被鑒定為D級危房停用后,學校變得更加擁擠和艱難。當時的嘉陵區還是國家級貧困縣,重建或新建校園都不是馬上能實現的。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2004年,在東西部協作的大背景下,浙江與四川攜手向前。得知八角小學的情況后,浙江省把遷建八角小學作為當年對口幫扶的一個項目。新校址選定后,很快迎來了奠基儀式。5月17日這天,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率浙江黨政代表團和部分浙江企業家來到嘉陵區,為學校培土奠基。“全校師生都到場參加,自發組織了熱烈的歡迎儀式,還吸引了很多鄉親前來參加。”時任校長文志勇回憶說,當天,孩子們手捧鮮花、身著隊服,為習近平同志佩戴紅領巾,獻隊旗,周圍鄉親們奔走相告、齊聚歡呼,喜慶新學校破土動工。

2005年9月,學校建成投用,占地20畝,可滿足周邊原花園鄉、木老鄉、西興街道、都尉街道及工業園區學生入學就讀。為感懷浙江省的援建之恩,學校改名為之江小學,并將每年的5月17日確定為學校的“感恩節”。

如今,走進之江小學便可看到正對校門的“感恩石”,右下方的兩行小字鐫刻著這段跨越山海的奔赴:“浙江省對口援建”“銘記2004年5月17日”。

今年5月,之江小學五(1)班學生唐海鈴和全校師生一樣,又收到了學校發出的“給你最想感謝或感恩的人寫一封信”倡議。唐海鈴和同學們靈機一動,萌生了給習爺爺寫信的念頭。

“想讓習爺爺知道我們學校的變化,我們還在信里畫上了學校大門。”唐海鈴告訴記者,她和同學們沒想到真的能收到回信。拿到回信,孩子們都讀了很多遍,幾乎都能記住了。“習爺爺這么忙,還想到給我們回信,足以看出習爺爺對我們少年兒童的關愛。”唐海鈴說,這是自己收到的最珍貴的兒童節禮物。

“我也是收信人。”5月31日,在成都市雙流區法院工作的江明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給南充市嘉陵區之江小學學生的回信后,思緒一下回到了20年前的奠基儀式上。

2004年,六年級的江明和同學們一起在奠基儀式上為習近平同志獻上了一面少先隊旗。

轉眼二十年過去,兒童時期經歷的很多事情都已記不清,但對這件事,江明始終記憶猶新,并在心中種下常懷感恩、回饋社會的種子。

“習近平總書記親切回信殷殷期許、滋潤心田,既是學校的巨大榮譽,也讓師生倍感振奮、備受鼓舞。”南充市嘉陵區之江小學校長陳震亞說,20年來,在總書記和社會各界關心關懷下,學校辦學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教育質量穩步提高,學生素質全面提升。

【記者觀察】

東西部協作是跨越千里、影響深遠的國家戰略,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重大幫扶舉措。教育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是協作雙方重點關注、重點幫扶的領域。近年來,東西部協作在教育領域的幫扶更加深入。浙江和四川建立了兩省教育互訪、定期溝通交流、聯席會議機制,并成立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領導小組與幫扶工作人員專班。

目前,四川省內25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接受浙江省7個市及轄內縣(市、區)的51所普通高中、8所職業高中和四川省內7個市及轄內縣(市、區)學校的組團式幫扶。近兩年,浙江省共選派196名教育人才參與“組團式”幫扶,其中,專任教師、中層管理人員161人,校長35人。

    “德智體美愛勞動,知行合一會感恩”

【總書記原聲】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把家鄉建設好,把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你們這一代人接力奮斗。希望同學們樹立遠大志向,珍惜美好時光,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實踐故事】

“習爺爺,您知道嗎?我們學校的‘美習銀行’開通了!只要我們不斷努力,養成良好習慣,就能得到老師獎勵的‘美習幣’。我們可以將‘美習幣’儲存在學校的‘美習銀行’,也可以在學校的‘美習超市’兌換自己心儀的禮品,大家你追我趕,在全校掀起了爭做‘之江美習好少年’的熱潮……”在唐海鈴和同學寫給習近平總書記的信中,特別提到了“美習銀行”。

“‘美習’寓意為‘美好的習慣’,通過模擬銀行存儲操作模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之江小學副校長陳秋宇向記者介紹,這是學校德育管理的一種新方式,學生可以通過良好的行為習慣,兌換“美習銀行”發行的“美習幣”。班主任及任課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行為表現、課堂表現、作業表現給予“美習幣”,學生幫助了同學、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也可以兌換。同學們可以到“美習銀行”儲存“美習幣”,在自己的“美習儲蓄存折”做好記錄,同時也可以每周三中午來“美習超市”,兌換心儀的文具等小禮品。

陳秋宇表示,同學們非常喜歡“美習銀行”這樣新穎的形式,通過“美習銀行”,實現了德育的具體化、生活化,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校還結合大多數學生日常由爺爺奶奶照顧的情況,把“美習幣”發給爺爺奶奶,引導學生主動幫助爺爺奶奶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和農活,理解爺爺奶奶的不易。

除了“美習銀行”,之江小學還有一塊特別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2016年,為促進孩子們全面發展,解決“離農”的問題,之江小學在學校開辟了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每個班級有一塊“責任地”。種好這一塊小小菜地,是學生的重要任務之一。

6月1日,記者走進這方菜園,看到番茄、茄子長勢喜人,玉米長得比學生還高一截。這些農作物,從播種到施肥再到收獲,每一個環節都由學生親力親為。

陳秋宇說,學生們在深度參與勞動中,感受到了勞動的艱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農業技能,也更能理解父母的艱辛勞動和養育之恩。

“新時代中國兒童應該是有志向、有夢想,愛學習、愛勞動,懂感恩、懂友善,敢創新、敢奮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兒童。”陳震亞說,學校一直堅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好少年,除了“美習銀行”、勞動實踐教育的探索外,學校還建立了“感懷之江情,恩育中華魂”的校本課程體系,通過“書香養慧”“視野拓展”等課程,引導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記者觀察】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需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之江小學通過構建完整課程體系、多元實踐路徑,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之路。

放眼全國,近年來,教育部堅持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持續開展“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開學第一課”等德育品牌活動,教育引導學生從小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落實“五育”并舉,2023年,全國有81.6%的中小學校“一校一案”建立了勞動教育清單,建成14.7萬個校內外勞動教育實踐場所,指導學生常態化開展校內、校外勞動教育活動。

    “長大做個英雄漢,美麗家鄉滿園春”

【總書記原聲】

爭做愛黨愛國、自立自強、奮發向上的新時代好少年,努力成長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材。

【實踐故事】

在之江小學,有一個從2005年就開始的特別節日,那就是5月17日的“感恩節”,至今已堅持20年。

“之江小學最重要的節日就是‘感恩節’!每年的這個時候,孩子們都會親手寫下一封封感恩的信件,送給他們的家人和老師。”陳震亞說,20年來,這些信件累計已超過1000封。“紙短情長,這1000封信寄托著全校師生的感恩之情。我們也將繼續把這份感恩之情,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

“感恩節”不僅僅只是為了感恩,通過感恩教育和活動,讓學校化感恩之力為奮進之姿,從而樹立遠大志向,這是“感恩節”背后的教育初心。

發展至今,之江小學的“感恩節”已經形成編好一本感恩讀本、上好一堂感恩課、過好一次感恩日、寫好一封感恩信、做好一件感恩事的“五個一”系列活動。

翻開學校的感恩讀本,開篇便回顧了援建培土奠基的歷程,并收錄了許多感恩小故事,是學校感恩課程的重要參考書籍。現在,之江小學每周一節的感恩課程教導孩子們如何感念黨恩、如何感恩新時代以及感恩日常生活中的家人朋友等。

“最近兩年的‘感恩節’,每期大約兩周時間,老師會給學生布置不同主題的任務。”陳震亞說,自己也常常組織感恩主題教育課,培養孩子們感恩家人、感恩老師、感恩社會的情感。

教育是一個慢過程,日復一日地浸潤,最終會在學生身上看到成效。

學習法學專業的江明,碩士畢業后進入法院工作,成為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助理。“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讓我感到無比親切,同時內心充滿了崇高的使命感。”江明說,現在每天上班走進單位大門,迎面就看到“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句話。在自己參與處理的每一個案件中,她都牢記這句話,堅持“公平正義、司法為民”。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江明通過了南充市的營山縣人民法院公招考試,她即將回到家鄉工作。

“南充是我成長的起點,我希望回到家鄉工作,為家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江明說,20年前獻隊旗的小姑娘已經長大了,自己會常懷感恩之心,在工作崗位上回報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和國家的培養,為強國建設出一份力。

遷入新校址辦學已經快20年了,之江小學歷經了多任校長,但感恩教育一以貫之。

“之江長,嘉陵清,共建學校兄弟情。我們是巴山好兒郎,書聲瑯瑯高入云。長大做個英雄漢,美麗家鄉滿園春。嘉陵長,之江清,心連心,望北京。德智體美愛勞動,知行合一會感恩……”這首不足100字的《巴山少年》,每一位之江師生都能背誦和吟唱。每句歌詞里都凝聚了感恩之情,陳震亞說,希望每一位從之江小學走出去的學生,都能愛黨愛國、懂感恩知奮斗,并將感恩之心轉化成前行的動力,從巴山少年成長為新時代的好少年。

【記者觀察】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如何培育孩子的美好心靈,教育引領他們從小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是教育的重要責任和使命擔當。

之江小學以“感恩”教育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將感恩之心化為前進動力,樹立遠大志向,爭當新時代好少年,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好做法。在東西部協作背景下,四川有眾多受到幫扶的學校,還有49所中小學校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由抗震救災“特殊黨費”援建……如今,這些學校和整個四川教育系統都懷揣對黨和國家的感恩之情,以奮進之姿助力教育強國建設。

《中國教育報》2024年06月03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APGF|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久久免费观看国产精品88av| 亚洲精品国产V片在线观看 | 国产A∨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AV| 91亚洲精品视频|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不卡| 爱看精品福利视频观看| selao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国产|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波多野结衣| 亚洲精品国产啊女成拍色拍|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18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精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特黄|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鸭窝|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2019精品|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 日韩精品国产另类专区| 91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女同| 国产精品素人搭讪在线播放|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小说| 国产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动漫精品| 亚洲午夜精品一级在线播放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牛牛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