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教育是以道德教育為絕對核心的教育實踐,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教育活動為我們展現了波瀾壯闊的道德教育畫面和歷久彌新的道德教育智慧。新中國成立以來,道德教育被視為根本任務的教育傳統得到了繼承,逐漸成為具有明確定義、范疇和屬性的專門教育領域,以道德教育為研究對象的德育研究的理念與范式亦隨之改變,成為旨在揭示德育問題、探尋德育規律、建構德育理論的專業學術活動。
然而,當前學界對于中國德育學術研究成果的理解和利用仍不夠全面,缺少一個“手冊”式的知識獲取工具。因此,編撰一部關于德育研究的百科全書十分必要。由檀傳寶教授、杜時忠教授總主編的《中國德育研究大系》(十卷),正是一套全景展示新中國德育學術研究面貌的鴻篇巨制,它的出版為德育研究者和從業者提供了進入德育知識領域的鑰匙和門徑。
回顧歷史:呈現德育研究圖景
道德教育自身的復雜性決定了德育研究將會關涉諸多不同學科,各家理論與道德教育的相互融會必然使得德育領域的知識體系顯現出特別豐富、交叉、龐雜的理論圖景。叢書對德育研究圖景的呈現不僅關注橫向的擴張,而且重視縱向的發展,在綜合各學科知識、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礎上,為新中國德育研究劃分了清晰的脈絡,為今后德育研究歷史的回顧提供了參考和框架。叢書提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德育研究大體上以改革開放為界,分為兩大歷史時期、五個發展階段。每個歷史階段的德育研究境況都映照著其所處的時代背景,有著獨特的議題和價值,是引導我國德育研究未來發展不可或缺的寶貴經驗。
立足當下:觀照德育研究現狀
回溯歷史能夠幫助我們更客觀和透徹地審視現在。叢書肯定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德育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成就,理論成果的豐富、學科地位的獨立、社會建制的完備和德育實踐影響力的提升是這些成就的集中體現;與此同時,叢書還探討了當前蓬勃發展的德育研究仍面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德育研究的學科視野相對封閉、德育研究的方法論基礎相對薄弱、缺乏對現實問題的道德審視等。叢書還試圖進一步揭示德育研究的發展規律,系統闡釋德育研究發展的內在邏輯,認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德育研究的學術邏輯體現在學科信念上,是學科獨立與學科依附之間的拉鋸;體現在價值取向上,是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博弈;體現在發展路徑上,是西方化與本土化的此消彼長;體現在研究方法論上,是人文主義與科學主義的融合。
面向未來:定位德育研究方向
叢書以史為鑒、以史為線,其最終目的是深入分析和把握未來德育研究的走向和發展趨勢。叢書認為,新時代中國的教育發展邏輯發生了重要轉換,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同時面臨教育需求類型升級和人口結構變化的挑戰,我們必須以提供優質、公平的教育供給為教育事業發展的基本邏輯。在德育領域,形成優質、公平的教育供給需要在德育主題和德育形態兩方面不斷完善。在德育主題方面,需要從加強基礎道德教育、開展民主法治教育、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教育三個方面進行建設。在德育形態方面,應當讓德育成為專業的教育、審慎的教育、美好的教育。《中國德育研究大系》為未來德育研究和德育實踐的內容和形式謀劃了清晰的行動路向。
綜括言之,《中國德育研究大系》在大量跨學科、跨領域的德育歷史資料及數量繁巨的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建構了邏輯嚴整的知識體系,反思了當前德育中的局限和挑戰,指明了未來德育的主題和形態,這樣一個浩繁的工程對于我國德育學科的發展具有開創性意義。叢書創新性地呈現了新中國德育學術史的發展歷程,發掘整理了深掩于歷史長河中的德育知識寶庫,以貫通歷史、現在和未來的學術脈絡開拓了德育學術史研究領域,也為構建中國特色的德育話語體系、理論體系、學術體系提供了難得的文獻。作為一套兼具知識性和工具性的德育研究百科全書,相信無論是德育理論研究者還是德育實踐從業者都可以從中獲得啟示和激勵。
(作者系曲阜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教育報》2024年07月17日第7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