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揚州職大推動產業、教育、科技貫通,實現三者深度融合

產科教“雙循環”賦能創新人才培養

發布時間:2024-08-06 作者:馬順圣 來源:中國教育報

職業教育是聯通產業、教育、科技的跨界教育,如何貫通產科教,實現三者深度融合,揚州市職業大學(以下簡稱“揚州職大”)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創新形成產科教“雙循環”互促共生的發展模式。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辦學的基本模式,也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只有形成面向質量提升的“內循環”和面向多方合作的“外循環”,職業教育辦學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寬,辦學的質量才能越來越高。

找到“共贏點”

    破解產科“兩張皮”

揚州職大產科教“雙循環”模式以國家級眾創空間、教育部協同創新中心、江蘇省發改委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發平臺為載體,與科技、招商部門共同成立揚州市科技創新協會,定期梳理揚州主要產業園區產業鏈,圍繞產業鏈設置專業、招聘人員、建立研發平臺,搜集企業一線問題、產業鏈共性問題,整理為年度校級科研課題選題方向,吸引教師“定向”科研,推動科研成果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同時也為學生提供實踐學習平臺。

在“雙循環”模式推動下,揚州職大建立國家級眾創空間1個、教育部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研發中心、雙創示范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高校協同創新中心等10余個。2023年,揚州職大成功立項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1項、省部級項目24項、省科技廳科技副總項目14項,立項數量在全省高職院校中位列第二,連續兩年保持領先位置,為“好地方”揚州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職教力量。

2022年,揚州職大橫向項目到賬經費位列全省高職院校第一,2023年在2022年的基礎上又增加了30%,發明授權59項,位居全國高職院校第19位,高價值專利轉化47項。學校機械工程學院朱亞東博士團隊為揚州海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了一款高精度轉臺伺服控制系統,解決了精密分度和精準定位問題,提高了轉臺伺服系統的可靠性和集成度,相關核心技術已獲得多工位轉臺設備等多項專利。智能制造及新材料科研團隊為揚州盛世模塑科技有限公司進行了模具結構和成型工藝參數的優化,校企合作過程中獲批專利17項;同時對研究案例進行教學化處理,重構了成型零件設計、澆注系統設計、模架選擇等9個教學任務,內化到“注射模具設計”“模具CAE應用”等課程教學中,形成產科教閉環,解決了產科教“雙循環”落地的難題。科學研究固然需要“仰望星空”,但創新更要靠實體產業去推動,職業教育的科技工作要立足產業發展需要來開展,推動產科融合良性發展。

打破“邊界線”

    譜寫產教“雙重奏”

面對新一輪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的挑戰,揚州職大創新實施了“一體三融五重構”項目式教學模式,通過與產業需求的緊密對接,有效培養了掌握行業先進技術的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

“一體”: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深度融合。揚州職大以專業核心課程為重點,將生產項目、技術服務項目、科研項目轉化為具體的教學項目,實現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深度融合。近年來,針對揚州“613”產業體系,學校布局航空、新材料、新能源、現代農業領域,共建立10個省級以上平臺、18個市級平臺、5個研究院,與行業頭部企業比亞迪等共建8個產業學院,金方圓培訓學院、金屬板材成型技術產業學院正式掛牌,通過訂單班、現代學徒制等切實舉措培養“揚家匠”,為區域重點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自2012年起,公司與揚州職大深入推進校企合作,通過頂崗實習、技術技能培訓等方式,已為社會培養1200余名金屬板材數控加工技術人才。”金方圓公司CEO龔學培說。

“三融”:思政元素、科學精神、工匠素養的融入。在教學過程中,揚州職大注重將思政元素、科學精神和工匠素養融入課堂教學。近年來,學校帶領學生走工廠、進車間,把課程開在勞模工作一線、開在熱火朝天的田間地頭,通過實地走訪、角色扮演、模擬演練等多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實現學生“走進來”“留下來”“干起來”。揚州職大畢業生在揚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38%以上。

“五重構”: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全面創新。近年來,揚州職大對教學內容、教學流程、教學團隊、教學環境和評價體系進行了全面重構,教材更加貼近企業實際,教學流程更加靈活高效,教學團隊更加多元化,教學環境更加智能化,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合理。2010年起,“建筑材料”課程開展“引企入校”,與揚州華正建筑工程質量檢測公司合作,打造基于“校中廠”的建材檢測實訓基地及數字化教材,依托“校中廠”的硬件資源和人力資源,聘請徐國祥、胡永樂等多位高工,打造綠色建材、無損檢測等創新教學內容,通過試驗員、施工員、材料員等真實崗位,設計“認識—選用—檢測—應用”四類真實崗位任務,打造“三真”課堂,開展項目驅動、任務引領的“三真雙導師”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我們的教材內容豐富、活動形式多樣,全新的教學模式讓我們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能夠有全新且有趣的體驗。”揚州職大土木工程學院學生曹林鋒說。

錨定“兩手硬”

    激活科教“雙引擎”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揚州職大正以產科教融合為核心戰略,實現“研發成果課程化、生產要素教學化”。近年來,揚州職大致力于將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和現實生產力,為地方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新的力量。

圍繞企業發展現實需要,積淀科技項目庫和科技成果庫。由揚州市科技部門和揚州職大共同“揭榜掛帥”,凡條件成熟、有市場前景的研發成果,由市、校兩級給予30萬元以上資助,并在學校研發科技樓免費提供300平方米以上場地持續產業化孵化,獲得專利的成果還可轉化為教師工作量,最大限度激發教師的創新活力。“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工作較為繁重,教學和科研往往顧此失彼,學校采取的這種轉化方式解決了教師們開展科研的后顧之憂。”揚州職大生物與化工工程學院教師孫長花說。

打破部門信息壁壘,實現科技成果“課程化改造”。揚州職大把“研發情境”轉化為“教學情境”,從科技成果庫中遴選一批典型性強、項目化程度高的研發成果,轉化為項目課程“技術包”,打造“教學項目庫”。針對農林、資環、土木等6個特色專業群,建設課程資源開發工作坊,工作坊配備專門影音資料庫、錄播服務團隊,教師做好“編劇”“演員”,教務處做好“導演”“劇務”“攝影”,共同打磨一堂堂高質量的特色課程。針對大學生課后學習無引導、課后兼職技術含量低的現狀,學校組建20余個研發小組,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研發,教師給予學生適度生活補貼,并從中遴選學生參加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實現“做中學”“學中做”。

(作者系揚州市職業大學黨委書記、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4年08月06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视频在线精品| 久久国产视频精品| 亚洲精品一二三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精品| 四虎精品在线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动态图|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专区|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动漫|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中日韩精品电影推荐网站| 成人无号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精品V天堂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97精品在线视频|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新婚兰兰| 国产精品盗摄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中日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高清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不卡 | 97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不卡| 国产在线午夜卡精品影院|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免费10|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入口| 国产精品第100页|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 5555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吗| 国产精品成人69XXX免费视频|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99精品激情在线 | 国产精品 视频一区 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