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青年說

發布時間:2024-10-07 來源:中國教育報

郭毅 重慶大學國際傳播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新聞回放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三部門前不久公布了19個新職業,網絡主播位列其中。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職業主播數量已達1508萬人。網絡主播正式成為新職業,也使得與其相關的職業體系構建有了更好的基礎。然而,一些大學生涉足網絡主播的過程中,卻會不小心踩進簽約坑。

  主持人語

  網絡主播是近年來興起的新職業。從事網絡主播或許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代大學生的就業焦慮,但其距離一個成熟的職業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看似“人人皆可當主播”的豎屏時代,網絡主播這個新職業如何健康發展?大學生該如何對待這個機會與風險并存的職業?本期3名同學從不同視角給出了各自的見解。

  新職業開啟大學生就業新賽道

  高昕怡(重慶大學新聞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

  隨著數字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直播行業逐漸成為拉動就業增長的重要引擎。前不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通知,將網絡主播納入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如今,全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乘著豎屏時代的東風,加入網絡主播大軍。

  網絡主播職業包容性強、人才缺口大,并且入行門檻與投入成本較低。然而,在看似飽和的直播市場中,泛娛樂化內容生產者居多,有創意、懂行情、通技術的主播顯得格外稀缺。在此背景下,大學生群體或可成為推動內容優質化發展的生力軍。

  例如,新聞報道中,許多大學生主播經常以“非遺傳承人”“知識科普君”“故事講述者”的身份出現。為了實現自我價值、打造個人品牌,他們在內容制作和觀點輸出時更加注重品質、態度也更加嚴謹。這不僅能夠拉高這一職業群體的素質,也可以滿足當下觀眾的審美與求知需求。

  長期來看,網絡主播職業可以引發許多“連鎖反應”,為大學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一方面,直播運營環環相扣,網絡主播的興起能夠拉動營銷策劃、技術維護、視覺設計等多個崗位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隨著“短視頻+”“直播+”等數字形態逐步賦能實體經濟,相關行業的就業容量也得到了進一步擴充。近年來,不少心系鄉村振興的大學生便以主播身份返鄉創業,帶著家鄉特產“走出去”,助力商品供應端與物流服務端的就業機會倍增。

  機遇往往與風險相伴。大學生社會閱歷不足,法律常識儲備與分辨能力欠佳。在主播行業“出名易”“賺錢快”的誘惑面前,有的“跟風入行”不幸掉入“合同陷阱”,有的“跟風造勢”追隨熱點賣俗扮丑。然而,跟風得來的流量來得快去得也快。只有理性選擇、充分準備,才能在職業主播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概而言之,憑借廣闊的發展空間與多元的職業路徑,網絡主播開啟了大學生就業新賽道。而大學生群體在享受數字經濟紅利的同時,也應當保持清醒,明確自身定位與發展目標,以更加審慎的態度對待網絡主播職業。

  大學生做兼職主播當三思

  張雨良(重慶大學新聞學院2021級本科生)

  隨著網絡直播行業的蓬勃發展,大學生因兼職做網絡主播而出現問題的報道時見報端。社會閱歷尚淺的大學生群體,對簽約費套路“不清楚”,對直播行業“想當然”,有的更是一不小心就掉進“坑”里,悔之晚矣。

  如今平臺經濟催生了不少“大V”主播,看似名利雙收的網絡主播兼職工作令一些大學生怦然心動。然而,當前網絡直播行業仍存亂象:直播平臺魚龍混雜,MCN機構良莠不齊,無底線帶貨營銷等虛假低俗直播時有發生。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很容易迷失方向,甚至走上違法亂紀的歧途。其實,網絡主播并非人們想象中的光鮮。相關數據顯示,我國主播賬號超1.8億,但九成主播年收入低于5000元。這意味著只有頭部主播才能獲得可觀的經濟收益,大部分渴望“賺快錢”的主播只能事與愿違。因此,對網絡直播行業的經濟回報,大學生不應過度樂觀。

  大學生的本職工作是學習,勤工儉學、社會實踐都不能以犧牲學習時間為代價。況且網絡直播工作絕非大學生想的那么簡單,主播往往要在策劃、錄制、互動等多個環節投入大量的精力與時間。為了差異化競爭,一些直播機構通常將直播安排在后半夜,兼職大學生只能“晚上搞直播,白天打瞌睡”,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

  對于正在兼職從事網絡主播工作的大學生們,必須再三思量、謹慎而行,切莫因兼職直播中的不當言行給自己和學校惹上麻煩。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為了博取流量跨越道德底線或涉足違法違紀直播活動;要時刻銘記自己的學生身份和學習主業,不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積極推進網絡主播的職業化建設

  周子涵(重慶大學新聞學院2022級本科生)

  直播行業突破了傳統工作的時空限制,為大學生多元化就業開辟了新賽道。但與傳統職業相比,網絡主播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特別是其準入門檻與從業成本較低,導致主播群體魚龍混雜、直播行業亂象叢生。從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而言,職業化建設勢在必行。

  對于新興職業而言,職業化建設首先面臨的是解決職業的社會認可度問題。改革開放初期,模特、公關等當時的新興職業就面臨社會認可度低,甚至存在職業偏見的情況。如今網絡主播作為新興職業也面臨這樣的窘境。因此,通過制度完善提升網絡主播職業的社會認可度十分必要。在這方面,我國有經驗可循。例如,“社會工作”作為一種職業在我國起步較晚,但國家建立職業水平評價體系等制度化措施后,這個職業在過去十年間得到快速發展。因此,從工資待遇、福利保障、職業資格評審等角度完善網絡主播的職業發展體系勢在必行。

  加強網絡主播的職業化建設還應制定職業標準。事前準入標準與事后懲罰標準齊頭并進,有利于提升行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養。在《網絡主播行為規范》等政策的基礎上,不妨進一步完善懲罰機制,明確直播行為的禁區底線,從而提升主播的職業道德,為直播內容質量兜底。

  加強主播的職業化建設還要完善職業規范,內外并重促健康發展。一方面,要提高行業內部的自我凈化能力。鼓勵行業組織制定自律規范,發揮行業內驅力,促使主播遵守法律法規。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外部督促作用。進一步完善國家法律層面和社會道德層面的從業規范,引導從業人員接受法律和公眾的監督。

《中國教育報》2024年10月07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日产精品一二三四区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 91麻豆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国产剧情精品在线|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98色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偷国产偷高清精品|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欧洲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国产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网站|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国产一精品一aⅴ一免费| 91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性色也| 9久久9久久精品| www亚洲精品少妇裸乳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视频| 国内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 | 精品视频国产狼友视频| 亚洲级α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91大神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99精品久久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A片带套|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久草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色视频精品| 99re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 亚洲精品成人无码中文毛片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 中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午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