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來到遠離城鎮的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村落中的建勛學校,見到了一些與其他鄉村學校所見不同的景象,突出表現在課堂上。教師上課首先展示教學目標或分項目標,至于如何達到目標,則由學生各顯神通。學生以獨學、對學、小組學習等多種形式自學,學生在小黑板上練習、演算,兩人一組相互檢驗,最后小組內討論、展示,全班展示。大家都不會的問題再由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解決。通過這樣的流程,學生有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空間,有更多的學習路徑、方式與過程的體驗。這對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課堂提質增效很有意義。
沒有學生主動參與和發揮的教學是無效的。學生不經歷主動,沒有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事實上不僅不能實現知識習得的目標,還會湮滅、摧毀學生的主動性,整體上對學生有害無利。不當的教學安排會限制、抑制學生的主動性,學生長時間處在被動的狀態,無效學習、不可持續,進而形成惡性循環。解決這類問題,必須給學生留足自主安排的時間、空間和自主選擇的內容,在教學中引導、喚醒、激勵學生主動收集、加工外界信息,利用外部資源,達到學習目標,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成就感和自信心,進而逐漸增強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有更多的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更大限度地減少出現學習困難的學生,以及降低有學習困難學生的困難程度。
人的主動性主要是通過生活方式的改變實現激活的,學生階段的主動性受學習方式的影響很大。在課堂教學中改變教師一講到底、滿堂灌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多的主動性、積極性,從感官到大腦都能以自組織形態充分發揮作用,增強其能力,讓學生的興趣愛好獲得更充分的滿足和發展。通過充分的活動使腦功能被激發,體驗更豐富,能力得以增強,學習困難問題就能有效解決。
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更多時間、空間和方式、方法、途徑與內容的選擇,是有效激發學生自主性的關鍵,也是培育學生創新素養的前提。而有些學校,教師帶著學生沿著統一路徑以同樣的速度行進,教師很累,學生也很被動,教學效能越來越低。筆者認為,只有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解決學生的愿望、需求和動力問題,讓學生成為真實的學習主人,才能實現真正有效的教學,回歸教學的本質。
要讓學生想學,還要處理好師生關系。在教學中應將教師設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應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決定怎么講,講多少。要讓學生學一題、得一法,進而明一理、通一類,從過程中升華,實現教學的質變,讓學習變得簡單而有效。
(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4年10月11日 第0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