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永葆“闖”的精神 精進“創”的本領

——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觀察

發布時間:2024-10-16 作者:本報記者 高毅哲 鄭翅 來源:中國教育報

  黃浦江邊,創新生力軍匯聚于此,澎湃無限青春動能。

  10月12日—15日,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總決賽及同期活動在上海舉行。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從高教主賽道在各戰略產業領域的廣泛覆蓋,到產業賽道的“產業出題、高校揭榜、學生答題”,其背后是鮮明的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實踐體系。

  一體推進:

  架起教育端產業端間的橋梁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

  本次大賽參賽項目和各類活動,處處凸顯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的特質。

  去年,大賽正式設置產業賽道,致力于破解產學研脫節問題。今年大賽的產業賽道,繼續強化融合發展,共有2007家企業申報4504個命題,有1073所高校、7.4萬個項目、31.1萬人次報名揭榜答題,將高校創新教育與破解產業實際問題緊密結合,架起教育端與產業端之間的橋梁,推進教育內外優質資源互聯互通。

  “我每月有一半時間在工廠,已去過輕金屬制造相關企業100家以上,對接過90%以上的鎂相關企業。”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在讀博士谷立東自豪地說。

  正是在產業一線,谷立東和同學們發現了尖端命題:先進制造業進入輕量化時代,航天器、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都迫切需要更輕更優的材料。鎂,作為自然界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中國儲量全球第一,如能突破易腐蝕問題瓶頸,在大規模工業應用上前景廣闊。據此,谷立東團隊成功研發極低腐蝕速率的不銹鎂,突破了鎂工業應用瓶頸。

  回首研發歷程,谷立東感慨:“強大的教師團隊為我們保駕護航,來自航天、海洋、電子、汽車領域的資深產業顧問為我們指點迷津,高校、企業、科研院所資源的打通,使我們在科技前沿迅速成長。”

  “大賽體現了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與創新鏈的深度融合,也更加鼓勵高校通過與行業企業的緊密合作,搭建創新實踐平臺,把高校人才資源、創新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使學生在創新實踐中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杭州師范大學副校長、創新創業教育領域專家黃兆信說。

  人工智能:

  青年學子勇于聚焦科技前沿

  創新向未來,需要找準變革方向。

  我國正在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為落實國家戰略,推動高等教育與人工智能融合發展,教育部啟動實施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行動。

  北京郵電大學EZCoding團隊自主研發的大模型賦能的智能教學平臺“碼上”,基于訊飛星火大模型,采用自研核心技術扮演AI助教功能。“我們自主研發了基于人類思維特征的大模型并行調度算法,使用該關鍵技術后,代碼糾錯準確率提升了21%。”項目學生負責人高德潤說。

  目前,“碼上”平臺已經支撐了北京郵電大學近200門課程的輔導答疑工作,服務1萬余名師生,入選教育部首批18個“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應用場景案例,還被選定為北京市屬高校人工智能通識課的大模型實驗實訓平臺,為更多師生提供優質的智能教學輔導服務。

  記者注意到,即便在其他賽道,“人工智能”的身影也無處不在。“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參賽項目“孩子們的第一堂體育課”聚焦偏遠鄉村體育教育。“團隊自主開發的‘體教智慧選材系統’對鄉村兒童體測數據進行數字建檔,可由人工智能精準分析不同體育項目的選材需求,提高了發現具有運動天賦兒童的可能性。”團隊負責人、武漢體育學院學生王志偉說。

  人工智能的熱度,體現在學生參賽者中,也引發教育工作者的深度思考。

  “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均授予人工智能領域科學家,這體現了人工智能對科學研究范式、大學創新人才培養的巨大沖擊。”總決賽相關活動期間,同濟大學校長鄭慶華道出自己的思考,“我們必須努力探索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模式的創新之道,打破學校之間、校企之間的邊界,實現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共同培養創新人才。”

  開放互鑒:

  打造中外青年交流世界品牌

  深化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提升中國教育國際影響力、競爭力、話語權,是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必然要求。

  514萬個項目、2083.6萬人次學生報名參賽,覆蓋國內外153個國家和地區5406所(國內3413所、國際1993所)學校……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已真正成為世界青年學生高度關注、廣泛參與的國際青年創新盛會,國際影響力進一步凸顯。

  總決賽期間,世界大學生創新論壇暨世界大學生創新聯盟成立儀式同期舉行,全球首部《第一驅動力:世界大學生創新發展報告》《世界大學生創新指數標準體系》發布,聯合國有關代表、國內外知名大學校長代表等應邀參加。二者的發布將為全球大學生創新和高等教育創新人才培養貢獻中國標準、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跨越山海,高質量的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越發引人注目,深化開放互鑒、促進世界青年交流合作的新局面正在加速形成。

  去年,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變廢為寶:綠色高效地將貝殼垃圾轉化為高價值甲殼質產品”項目獲得季軍。項目成員、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生馬克西姆·迪凱森今年再次來到了中國:“大賽不僅是展示創意的平臺,更是結下長久友誼的機會,大賽平臺會聚了優秀青年才俊,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學習。”

  我們相信,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將創造更多精彩。

  本報上海10月15日電

《中國教育報》2024年10月16日 第0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国产内地精品毛片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免费图片| 国产精品熟女高潮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亚洲无码日韩精品第一页|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2021久久国自产拍精品|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中文| 996久久国产精品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福利|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不卡| 国产精品免费在线播放|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夜夜嗨 | 精品国产呦系列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迷|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精品午夜久久网成年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小说| 国产精品女上位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香蕉免费播放| 无码国产亚洲日韩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线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播放| 精品性影院一区二区三区内射| 91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下载| 99热亚洲色精品国产88|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99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 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蜜芽|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亜洲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