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產教融合賦能南海“智”造

發布時間:2024-10-22 作者:本報記者 劉盾 通訊員 黎鑒遠 連燕純 來源:中國教育報

南海信息技術學校學生在南信—匯博機器人產業學院進行機器人實操。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教育局供圖

  “隨著客戶越來越多,對定制的智能生產線售后維護服務需求趨于數量多、個性化、多元化,公司派出的智能制造工程師滿班運作,仍然遠遠不能滿足客戶需求,很快我們就無人可派了。”有段時間,廣東匯博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葉貴芳甚是著急。

  隨著企業數智化轉型深入推進,匯博機器人面臨中層管理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問題。為此,匯博機器人決定與南海信息技術學校聯合創辦南信—匯博機器人產業學院。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體系,輔以校企雙導師的即時指導,雙方努力培養掌握新技術、適應新業態的高素質數字技術技能新工匠。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擁有超44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業升級對南海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南海區通過產教融合工作聯席會議、產教融合發展促進中心、市域產教融合聯合體、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四輪驅動”,促進人才培養適配產業發展,努力打造“量足質優”的南海技術技能人才供給體系。

  共建共享推動校地企“三向奔赴”

  南海區產學資源豐富,擁有4所本科院校、4所高職院校、7所中職學校、5所技工院校,在產業端有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846家,科創端有重點科創平臺33家。作為制造業大區,南海區正打造“三高四新”現代產業體系。全區現有超過24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實現數智化轉型,比重達55%。

  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離不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這一強有力的支撐。南海區教育局調研發現,區內部分職業院校培養目標與企業用工標準不對接,課程內容與企業實際生產項目不同步,教學過程與企業生產實際不緊密,人才培養模式難以匹配現代產業的發展需求。

  如何強化產學資源的整合力度,構建市場導向的產教融合協同創新機制?“我區應需而變,成立產教融合發展促進中心,聚焦校企合作、實習就業、技能培訓、人才服務等進行實體化運作。”南海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鐘文川說,產教融合發展促進中心采取“1+1+n”的合作模式,即“一個行業共同體、一個產業學院、n個示范性企業校區”,搭建起政校行企互動交流、資源共建共享的“立交橋”。

  在該中心協調下,校地企以教促產、以產助教,努力實現行業、企業、學校“三向奔赴”。

  企業投資參建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

  隨著新產業、新技術的發展,企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技術技能要求變化很快,職業院校僅靠自身力量去培養人,容易與產業需求脫節。如何創新機制,探索政府、學校、企業多方協同、多元籌資的發展模式,為南海產業轉型培養急需的技術技能人才?

  南信—匯博機器人產業學院就是一塊“試驗田”,這是南海首個混合所有制的機器人產業學院。南海區教育局主動作為,為學校與企業搭建合作橋梁,按照“共建共享、多元籌資、育人留人”的思路,以新機制創建產業學院。其中,企業投資超過1000萬元,政府投入約400萬元,學校則自籌100萬元。

  “我區引導職業院校以產業學院等為載體,與企業共同投入,共同開展專業規劃,共同開發建設課程,共同組織教學實施和實習實訓,實現人才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的同頻共振。”在南海區教育局副局長焦玉君看來,要培養“上崗就上手”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不但需要職業院校面向產業實際需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而且需要企業積極主動參與人才協同培養。

  為保障產業學院長期可持續發展,南海區致力于構建權責分明、公正透明的合作模式。在南信—匯博機器人產業學院,設備和產權劃分清晰,企業和學校間的權益分配明確。必要的場地和設備支持,主要由南海信息技術學校提供;而企業則主要負責招生,并提供技術支持。

  據介紹,南信—匯博機器人產業學院不僅為南海區智能制造行業企業提供多元化教育培訓服務,助力南海機器人產業持續發展,還依托企業和學校的技術力量,服務中小企業的產品研發和技術咨詢等需求。

  目前,南海區內大中專院校與企業共同建設44個產業學院,涉及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工業機器人等多個領域。參與企業累計投入資金超1億元。

  “量足質優”技能人才服務產業發展

  從原材料到成品打包僅需10分鐘,工業機器人全程獨立自動化作業,無需人工……南海信息技術學校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專業高年級學生定期到南信—匯博機器人產業學院,在平底鍋智能生產線上實訓。他們在智能沖壓機器人工作站、智能檢測與沖孔機器人工作站等產線上,真刀真槍地鍛煉真技能。

  考慮到學生在部分實習實訓課程中需要用到企業的大型設備,南海信息技術學校還與企業共同建造了企業校區。企業校區與學校相隔數公里,學生每周有三天時間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兩天前往企業校區實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而在實操中,南海信息技術學校相關負責人發現,企業很多專業化生產線對操作者的專業技術、實踐經驗要求較高,不適合職業院校實訓經驗較少的學生。學校與企業直面問題,共建智能生產線,該生產線不但具有實際生產力,而且匹配職業院校學生的實訓需求。

  “校企共建的智能生產線,如果只服務于校內學生,使用效率不高,也難以充分發揮出這些生產線的綜合效益。”南海信息技術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南海區教育局支持下,南信—匯博機器人產業學院打造開放型公共實訓中心,提升產線的惠及面,預計每年可完成2000人次的培訓目標。目前,產業學院已開展了兩期工業運維班的社會性培訓,兩期畢業生大多入職智能制造類企業,部分畢業生起薪超過7000元。

  “智能生產線、公共實訓中心等實訓平臺的建設,助推我區打造‘量足質優’技術技能人才供給體系,服務區域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也為南海吸引優質企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持。”鐘文川表示,近3年,南海區培養2.87萬名技能人才,社會培訓量達5.23萬人次。南海現已形成了本科院校、高職院校、中職學校多層次產業技能人才供給結構,在校學生超過10萬名。

《中國教育報》2024年10月22日 第0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久久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女教师|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 4444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精品国产夜色在线|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软件| 无码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片|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激情AV|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七次郎在线视频观看精品| 国产精品ⅴ无码大片在线看|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系列国产精品制服丝袜第|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完整版| 国产丝袜在线精品丝袜|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户外勾搭野战| 成人国产精品999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性色av|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 成人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精品国产不卡在线电影|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少妇国语| 国产一成人精品福利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AV天天爽播放器|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蜜桃 | 精品400部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小说|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