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師資隊伍建設會直接關系到學校的辦學質量和發展。杭州市蕭山區新街小學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如何實現青年教師的有效培養,成為學校提升教育質量必須面對的考驗與挑戰。
大多青年教師思維活躍、教學靈活,但是由于從教時間短,可能學科教學知識體系歸納不全、課堂教學組織能力和把控能力相對偏弱等問題,針對這些現實問題,學校實施以數據驅動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基于“數據”和“證據”對課堂、對教師作出客觀評價。目前,新街小學借助AI智能教研分析系統,以設備端為載體,以兒童為中心,引導青年教師借助設備,經歷數據分析、過程診斷、反思改進、課例研究等過程,精準繪制青年教師成長“困境畫像”,并將畫像嵌入青年教師研修活動。同時,結合研修、課堂教學等多維數據全面繪制青年教師成長圖譜,實現青年教師培訓及成長可視化。
學校利用智能技術重點圍繞教師提問、課堂教授、師生對話、教師理答等多個維度,全方位、時時監測課堂行為,智能化生成青年教師成長“困境畫像”。經過一年多的實踐,筆者發現青年教師在互動理答方面問題最大,多以簡單性表揚為主。對于學優生,一些青年教師除了稱贊和鼓勵外,沒有更多地引導他們去思考更進一步的問題;對于學困生,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很少給予及時的贊揚和鼓勵。同時,數據分布顯示學校青年教師無理答的情況出現頻率最高,這樣消極的理答方式不利于打造創生課堂。
明確青年教師發展困境,學校逐步加強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理答環節的培訓。
首先是提升課堂教學交互評價精準化。依托智能教研分析系統錄課,學校對青年教師課堂進行分析,以圖表、模型圖、總結與建議等方式輸出課堂數據。分析報告以可視化數據,提升了評價的精準度,助力青年教師明確自身課堂教學欠缺的理答層次,清晰改進方向。
其次是提升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培訓針對性。學校特別重視課堂分析報告的整理和分析,結合青年教師的分析報告,年級教研組會針對教師課堂語速、課堂用語、課堂教學場景觀察、課堂提問統計、課堂理答統計等,重點圍繞創新理答形式,協助青年教師調整改進教學環節、課堂節奏、課堂評價等,讓青年教師持續關注并提高自身的理答層次,從而提升對課堂教學全面掌控的能力。
學校以“困境畫像”明確青年教師成長關鍵期的短板,并針對短板,即課堂理答能力偏弱,用智能化模式引導青年教師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參與研修,優化了青年教師教學設計和互動語言的組織,使課堂的“教”“學”行為指向高階思維與深度學習,探索出了特色化的青年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新路徑。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新街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4年10月23日 第0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