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打破學科壁壘:

國外高校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新趨勢

發布時間:2024-10-24 作者:覃麗君 劉婷 來源:中國教育報

  全球范圍內,教育領域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轉型,旨在培養具備綜合素養的科技創新人才。這一轉型強調,科技人才在推動技術進步的同時,要更加關注對社會、環境和文化的影響,在創新過程中考慮倫理和道德的邊界,從而確??萍紕撔抡嬲沼谏鐣恼w利益,為人類帶來更加美好的未來。順應此趨勢,國外高校采取了一些行動,通過調整培養目標、創新課程設置和培養模式、促進教育資源跨領域共享等策略,積極推動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深度融合。

  1

  培養目標兼顧科技創新和社會責任感

  為了適應快速變化的世界,全球部分高校審視并調整了其教育目標。新的教育目標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鼓勵學生進行全面的學習,學習內容兼顧科技和人文領域,以培養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二是強調對學生人文關懷的培養,著力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例如,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計劃于2025年9月新設“藝術與科技”本科專業,旨在探索藝術、人文和科學之間的深層聯系,培養能在數字文化、環境設計、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發揮影響力的科技人才。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的目標是培養具備綜合素養的科技人才,讓學生能夠應對世界范圍內的復雜挑戰,并為社會帶來積極的影響。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在其工程人才培養目標中納入了幾個關鍵的道德能力,如道德反思能力和洞察力等,旨在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他們作為未來工程師將面臨的系統性挑戰,并準備付出行動。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其工程學院的培養目標為“工程師不僅需要具備技術專長,還需要理解他們的工作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并能夠在多元文化環境中進行有效溝通和協作”。美國歐林工學院致力于培養未來的工程領導者,強調工程師應具備強烈的道德責任感,不斷反思工程項目對社會公共利益的影響,并在必要時勇于提出反對意見。在這一教育目標引領下,學生不僅要學習技術技能,還要學會從社會、道德和倫理的角度審視工程項目,思考其價值和必要性,從而作出更負責任的決策。

  2

  課程設置強調科技課程和人文課程融合

  新一輪科技革命是推動社會創新發展和釋放社會創造力的重要驅動力。為了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人工智能發展給社會、經濟、文化等帶來的全方位挑戰,全球高校都注重調整課程設置,嘗試打破學科專業之間的壁壘,進行課程創新。

  一方面,將傳統的哲學類、倫理類和人文藝術類課程深度融入科技課程,以培養創新人才的人文素養。例如,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在其開設的工程倫理課程中,引導學生探討工程師在面對道德困境時的決策過程,強調在技術實踐中考慮倫理問題的重要性;其技術哲學課程,鼓勵學生思考技術如何塑造我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科技史課程則通過歷史的鏡頭,讓學生理解技術發展的脈絡和社會影響。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也在其課程體系中體現了對人文素養的高度重視。其技術與社會課程不僅讓學生深入了解技術的原理和應用,還探討技術如何與社會價值和倫理相互作用,從而引導學生思考他們的工作如何影響和塑造未來的世界。代爾夫特理工大學還獨創了設計思維課程,將學生置于真實世界問題的中心,通過一系列步驟引導學生發展出以人為本的解決方案。課程開始于培養同理心,讓學生深入理解和定義用戶的需求,然后在創意發散階段,鼓勵學生提出多樣化的解決方案。緊接著,學生將這些想法轉化為“原型”,并在隨后的測試階段收集用戶和利益相關者的反饋。最后,學生進入迭代過程,對“原型”進行改進,以期達到更好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該課程還涉及倫理和工程創造的可持續性等問題,引導學生考慮他們的設計將如何影響社會和環境。

  另一方面,將不同領域的課程重新整合,實現科技知識和人文知識的綜合運用。例如,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共同課程”,由共同核心模塊、集成模塊和跨學科模塊三大核心部分構成。其中,共同核心模塊涵蓋了人工智能、社區參與、數字素養、設計思維和文體寫作等基礎課程,旨在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學科基礎;集成模塊則進一步拓寬學生視野,包括亞洲研究、人文學、科學探究I、科學探究II和社會科學等領域,以促進知識的多元融合。在完成前兩個模塊的學習后,學生將進入更高階的跨學科模塊進行學習。這一模塊強調學科領域間的緊密聯系,讓學生在課程中深度整合前兩個模塊學習到的科技和人文知識,在真正的跨學科實踐中解決復雜的現實問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則打破專業壁壘,圍繞四大支柱課程和兩大集群課程設計課程體系。支柱課程專注于提供深入的科技知識和設計技能,集群課程則涵蓋了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等領域,旨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

  3

  以新的培養模式賦能學生綜合素質發展

  世界范圍內,高等教育整體趨向于跨學科、主題式和項目式學習,旨在更好地整合多學科知識和方法,提供綜合性的學習體驗,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值得一提的是,高校普遍注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融入社會、文化和環境等因素,讓學生在科技創造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將道德和價值觀等因素納入考量。

  在美國,部分大學打破了傳統課程界限,通過主題式、跨學科的知識整合,助力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例如,麻省理工學院的新工程教育轉型項目提出了一種主題式、跨學科的工程教育方法——串聯。它圍繞某一個主題,有意識、有目的地構建相互銜接、難度逐年遞增的項目集成。這些項目往往涉及社會、文化和環境等人文方面,讓學生在進行科技創造的同時統籌考慮社會和環境因素,從而創造出真正服務于社會的科技發明。以四大串聯主題之一的“氣候和可持續系統”為例,這一主題要求學生在深入探討工程技術難題的基礎上,全面考量當地自然環境的適應性和社會環境的多重限制條件。西北大學工程學院提出了“全腦工程”培養模式,在強化科技能力培養的基礎上,創新性地融入戲劇、音樂、視覺藝術等藝術和人文課程,在培養學生科技實力的同時提升其審美和人文素養?!叭X工程”培養模式擁有分析、設計、創業精神、領導才能、團隊協作和藝術感知六大核心,學生可依據興趣選擇其中一個作為主題,每個主題都是一個跨學科課程集合,包含了7門與上述領域緊密相關的課程。

  此外,部分學校還啟動了旨在培養科技人才人文素養的專項。例如,美國歐林工學院所獨創的“草圖模型”項目,是培養學生工程道德感的典范項目。在該項目中,學生要在一開始就設計好一個大致框架,該框架要能夠精準體現工程項目的中心思想。之后,學生要使用現有的資源制作項目雛形,并在后期不斷進行修補、測試和重新設計。在對工程項目進行完善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思考如何將技術與人文、藝術相結合,使其所創造的東西能夠在真正意義上滿足社會需求。

  4

  整合校內外資源為實現培養目標提供保障

  國外高校在推動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的過程中,積極整合各類教育資源,不僅廣泛爭取政府和企業的支持,還積極與博物館、藝術館等開展深入合作,激發科技教育領域的多維思考。

  例如,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同應用藝術與科學博物館合作,創立創意產業學院,通過跨學科課程和項目,構建多元的學習生態。創意產業學院的課程涵蓋創意思維、設計思維、跨學科研究、數字技術等,其教育模式強調理論和實踐并重,并依托尖端設施如科學超級實驗室等,為學生提供前沿的行業知識和實踐機會。美國西北大學工程學院同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合作,為藝術家和科學家搭建廣泛的公開對話和互動平臺,促進雙方在創造性研究領域的交叉探索。此外,學院內設的創新實驗室,特別是西格爾設計研究院,成為學生將工程設計思維與人文、藝術元素緊密結合的重要平臺。

  除了尋求與社會機構合作外,部分大學還致力于內部資源的深度整合。例如,新加坡國立大學在推進博雅教育與科技教育融合過程中,將文學暨社會科學院和理學院合并為人文與理學院,以提供更廣泛的跨學科教育。同時,引入“共同課程”體系,以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寫作、批判性思維和計算能力,并增強其適應能力和同理心。

 ?。ㄗ髡邌挝幌堤旖驇煼洞髮W教育學部,覃麗君系教育學系副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4年10月24日 第0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日韩精品国产一区|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内午夜国产精品小视频| 嫩草影院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免费不卡| 亚洲精品女同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99re|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9966|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免费一|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内射近拍高清|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 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伦子一区二区三区| 97热久久免费频精品99|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高清|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一线| 热久久99精品这里有精品|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齐齐|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日韩蜜芽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2020国产欧洲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古代|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久久免费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视频| 香港aa三级久久三级老师2021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