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午5點30分,穿著藍色工廠制服的沈子寧媽媽和工友們,滿心期待地來到寧波市象山縣春暉幼教集團梧桐園門口,接孩子回家。作為忙碌的新象山人,她的許多擔憂在孩子入園后逐一化解:“孩子在幼兒園玩得好,吃得好,放學時間也與下班時間無縫銜接。”
春暉幼教集團梧桐園有100余名從民辦園轉來的幼兒,其中70余名為隨遷子女。坐落在城鄉接壤之處,憑借良好的口碑,該園一年內即從5個班增加到13個班。
不斷提升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讓更多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象山縣教育局一直在著力破解的重要課題。
因地制宜,提升辦園質量
和許多地區一樣,象山縣省一級幼兒園等優質學前教育資源主要集中在城區,各鄉鎮幼兒園、小微園雖依靠縣域教共體“輸血”且各具特色,但各方面發展仍相對薄弱。
經歷前期數輪實地調研和取經后,2023年8月,象山縣首批8個跨鄉鎮緊密型學前教育集團應運而生。每個集團以1所省一級幼兒園為牽頭園,下轄2—4個園區,實行集團內“人財物”統一調度、合理配置,推進集團內文化認同、制度趨同、資源共享。同時,象山縣與華東師范大學教師團隊合作,幫助鄉鎮園、小微園提升管理、課程等方面的“造血”功能,最大化放大優質教育資源。
為實現共同的課程愿景,象山縣天安幼教集團總園長陳海丹帶領團隊每周到墻頭園和大徐園兩個鄉鎮園蹲點,有兩位骨干教師干脆扎根在鄉鎮分園,擔任教研組長。如今,集團課程核心組在課程前審議時創新使用“色標管理法”,生成集團本學期主題課程預設表,各園所教研組在此基礎上根據園情、班情開展班本課程的審議,形成了個性化課程。
“集團化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課程有了引領,站在更高的起點,我們對個性化發展之路充滿信心。”天安幼教集團墻頭園副園長歐丹丹說。
當前,象山縣幼兒園擁有省級精品課程4項,市級精品課程5項,市級品牌實踐園11所,形成了良好的發展生態。
培養師資,激發教師活力
建立科學有效的教師流動機制,是教育集團內師資均衡配置和優質發展的關鍵。在象山縣教育局給予更多人事自主權的基礎上,各幼教集團為參與流動的優秀教師提供家庭安置、推優評先、績效福利等方面的支持,探索長期輪崗與短期交流有機結合,逐步將教師的身份認同從本園教師轉變成集團教師。自去年以來,數十名教師參與集團內輪崗,包括管理層競聘上崗、骨干教師引領性上崗和青年教師學習性流動等。
同時,依托縣域城鄉一體化和培訓工程,資深教師、年輕教師、非編教師共同參與班本課程論壇、游戲現場觀摩,外出與省市骨干教師、高校教授面對面交流。這一系列舉措讓不同年齡層教職工的生長動能得到了充分釋放。全縣保育員、幼兒園食堂工作人員有了量身定制的技能培訓,專業素養和職業勝任感在集團內和縣級技能比賽中不斷提升。
目前,象山縣有11名35周歲以下的年輕教師通過公開選聘躋身幼兒園園長隊伍。
融合發展,生發美好樣態
海洋博物館、“漁港小鎮”游戲體驗中心落戶幼兒園,省級研學基地、當地美術館等成為孩子們定期研學的開放教室……近年來,象山縣鼓勵幼兒園跨園聯誼,園外研學,學前教育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我們馬上要坐著長鼻子校車到你們這里來啦!”在今年9月的視頻連線中,象山縣海韻幼教集團海韻園的范千于小朋友與涂茨園的戴幸妍小朋友興奮地互相約定。得益于文化走親、共度節慶等大型活動,數千名象山孩子的跨園聯誼方式不斷升級。帶上親手制作的手工,拎著新摘的自家瓜果,云端相識的城鄉小朋友們,在教師的帶領下互相“串門”,一起用小腳丫丈量山海,感悟傳統節日中深厚的文化底蘊。
近年來,象山縣教育局聚焦群眾關切,以學前教育“品牌塑造”工程為主線,深挖縣域特色文化資源,構建“藍色樂游”課程體系,讓城鄉孩子擁有了更多跨園聯誼的機會。自去年以來,象山縣各園開展了16次跨園聯誼活動,有14所幼兒園參與。
“堅定不移地打造教育民生幸福標桿,我們將以更大的誠意實現民眾對高質量教育的新期待。”象山縣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勵勝利說。
《中國教育報》2024年11月10日 第0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