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高校、一頭連著企業,已經成為新質生產力培育的關鍵要素。做好高校知識產權轉化工作,相當于打通了新質生產力培育的“任督二脈”。
建成知識產權學院,以“政府主導+學院施教+企業參與”模式培養知識產權復合型人才;打造市級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率先推出《專利價值評估技術規范》《專利質量評價技術規范》地方標準……近年來,邯鄲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邯鄲職院”)深刻把握河北新質生產力培育的新形勢新要求,發揮作為高校知識產權國家服務中心的優勢,在運營場景、服務場景、育人場景等方面不斷實踐創新,大力推進“三創三建三協同”,努力打造河北新質生產力培育高校服務場景。
創新轉化模式,組建服務團隊
打造產學研協同運營場景
邯鄲職院創建平臺,服務高校專利盤活。該校建設了京津冀(河北)高校高價值專利轉化服務中心,組建“專利代理人+技術經紀人+技術發明人”的專利盤活工作團隊,開發專利評估系統和高價值專利五鏈匹配系統,為全省及入駐雄安的100余所高校專利盤活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和信息服務。截至目前,平臺入庫京津冀高校專利12.5萬件。因在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產業升級、促進高校專利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方面成績突出,國家知識產權局專門發信予以表揚。
同時,邯鄲職院注重產學研聯動,服務專精特新企業。該校瞄準“小巨人”企業,聚焦“卡脖子”技術,積極探索“技術服務+專利轉化”的知識產權運營機制。如今,該校已與200余家企業簽訂知識產權托管服務協議,為企業及高校申報專利500余項。其中,學校幫助邯鄲慧橋復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申請專利74項,授權發明專利22項,幫助該企業申報獲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幫助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專利評議服務,其發明專利入圍“2024中國·雄安高價值專利大賽”復賽名單。
創新服務模式,創建戰略聯盟
打造“點線面”協同服務場景
針對知識產權服務供給不均衡、服務體系不完善等短板,邯鄲職院構建了“1+3+N”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將服務網點設在重點產業園區,精準服務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及科技型中小企業。至今,該校先后為邯鄲市鏈長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進行專利價值評估426項,簽訂技術服務協議153份,完成六大產業生態圈龍頭企業專利分析評議報告,幫助企業解決知識產權難題83項,協助申請專利320項,打通了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最后一公里”。
多平臺共建集聚資源優勢,成為邯鄲職院又一“大招”。近年來,該校與市知識產權局、科技局等共建邯鄲知識產權服務中心、企業創新積分信息平臺、專利信息庫、企業技術需求庫和人才庫;專門成立了“邯鄲市知識產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實現政府、高校、企業和服務機構在戰略層面有效結合。數據顯示,近年來,該校已為科研團隊及企業提供專利技術供給信息1.3萬余條,匯集全球緊固件專利數據6萬余條,召開專題對接會12場,促進專利成果轉化18項,推動了地方企業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創新培養模式,搭建培訓平臺
打造“政校企”協同育人場景
每年從試點企業招收學生,政府承擔學費,采用“校企雙元、工學一體”現代學徒制,重點培養在企業一線從事知識產權服務工作的實用人才……邯鄲職院著力推進政校企合作培養實用人才,在河北省率先開展政校企聯合培養知識產權實用人才探索。目前,該校已招生6屆近500名學生,畢業生就業實現邯鄲市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和示范試點企業全覆蓋,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覆蓋率達30%,打造了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邯鄲模式”。
另外,邯鄲職院還實施多主體聯合開展社會培訓。依托知識產權學院和中國知識產權遠程教育分站平臺,該校開展了多樣化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和社會培訓。近年來,該校為邯鄲市知識產權管理系統、高校、科研院所、創新主體和中小學開展知識產權宣傳和培訓活動120余次,規模達3.6萬人次,知識產權遠程教育分站注冊學員7608人,培訓規模2萬人次。
《中國教育報》2024年11月26日 第0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