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在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蘇信”),全國高職院校首顆自主研發的32位MCU處理芯片——“蘇信一號”流片成功。這一成果標志著學校自主芯片設計研發能力邁上新臺階。早在建校初期,學校就生產出了我國首塊NMOS64KDRAM集成電路芯片,并為我國首顆人造衛星提供壓力傳感器,讓“東方紅”唱響天宇。
辦學71年來,蘇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如今在校生超1.5萬名,專兼職教師1000余名。2004年,學校入選首批國家示范性軟件職業技術學院;2008年,獲批江蘇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2011年,獲批江蘇省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2021年,入選江蘇省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
2021年12月,在省、市政府部門支持下,蘇信牽頭成立了江蘇省高職院校首所由政府部門主導建設的現代產業學院——無錫集成電路產業學院。集成電路類專業、微電子技術專業競爭力位居全國前列。
勇擔時代使命
推進專業建設
集成電路產業作為信息產業的核心,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蘇信主動響應時代需求、對接國家戰略,推進專業建設,設有微電子學院、智能工程學院、物聯網工程學院等13個教學機構。建有國內首個中央財政支持的微電子技術綜合實訓基地,牽頭建成首個國家微電子專業教學資源庫,開展江蘇省高職院校首批專業認證,集成電路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省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每年為集成電路產業培養優秀人才2000余名。
蘇信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在老撾建成以老撾賽色塔蘇信鄭和學院為主體的海外辦學體系,開發“4級新能源汽車技術員”等3項老撾國家職業標準,有力推動職業教育“走出去”。蘇信現有來自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加納、俄羅斯等11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200余名留學生,開放辦學的國際影響力日益彰顯。
深化產教融合
賦能區域發展
蘇信緊密對接長三角產業鏈,服務江蘇“1650”產業體系和無錫“465”現代產業體系,面向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和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聚焦集成電路裝備、汽車芯片制造等地方支柱產業關鍵技術崗位人才需求,建設微電子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工業互聯網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等7個高水平專業群,推動專業建設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同向同行。
蘇信牽頭組建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物聯網產教聯盟、中國職業教育微電子產教聯盟等產教聯盟,入選全國示范性職教聯盟1個、江蘇省示范性職教聯盟1個;牽頭成立全國集成電路、全國物聯網、全國數字商貿3個產教融合共同體,立項全國工商聯人才中心—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產教融合示范實訓基地;聯合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中科芯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精雕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海克斯康集團等企業共建產業學院12個。
堅守教育初心
堅持立德樹人
蘇信秉承“養正修能”校訓,弘揚“明德、致知、精業、勵行”蘇信精神,為國家培養電子信息等領域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辦學70余年,蘇信為國家輸送了15萬余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有行業領軍者、優秀科研人才、全國勞動模范、大國工匠、優秀企業家等,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發展等方面貢獻了“蘇信力量”。
蘇信建立“365黨建+”工作體系,積極探索黨建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方法路徑,現有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3個、江蘇省黨建工作標桿院系1個、江蘇省黨建工作樣板支部3個,入選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專項行動團隊1個。
蘇信積極推進“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構建開放型“‘雙區’協同、‘三全育人’”體系,實施“千日修養、萬人創星”學生綜合素質養成計劃,獲得國家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
近5年,蘇信先后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等省級以上獎項千余項。其中,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總決賽中榮獲金獎4項,金獎獲獎數位居全國前列;在2024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總決賽爭奪賽中榮獲金獎3項,位居江蘇省第二。
放眼未來,蘇信將心懷“國之大者”,瞄準集成電路產業這一支撐社會經濟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植根江南沃土,進一步發揮專業優勢,努力建設“電子信息特色更加鮮明、產教融合更加深入、服務地方更加有力、社會聲譽更加彰顯、人民滿意高水平高職學校”。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孔捷)
《中國教育報》2024年12月10日 第0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