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磐安縣大盤小學教師付小蘭正在進行針刺無骨花燈非遺特色課展示。資料圖片
■建設教育強國 走向優質均衡
區域簡況
浙江省磐安縣地處浙江中部,是一個山區小縣、經濟小縣、人口小縣,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縣域面積1195平方公里,下轄7鎮5鄉2街道,全縣戶籍人口20.7萬。全縣共有各類學校60所,幼兒園、中小學在園在校學生2.2萬人,在編教職工1729人。
為了讓陽光溫暖地灑向每個山區孩子,浙江省磐安縣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不動搖,積極推進全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2022年磐安縣通過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評估,2023年順利通過國家級評估,成為56個“上榜”縣區之一。
1
堅持高位引領 厚植創建成色
近年來,面對浙江省磐安縣義務教育“小規模學校多、對標優質有差距”的現狀,縣委、縣政府秉持“小縣大教育、小縣富教育、小縣強教育”的理念,確定“硬件軟件一起抓、揚長補短一起做、優質均衡一起上”的思路,走出了一條山區小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特色之路。
推動“以創促建”,放大評估價值。義務教育優質均衡聚焦的是質量優勢,關注的是育人質量好不好、優不優,均衡是優質的均衡,優質是均衡的優質。體現在宏觀上,城鄉差異、區域差異、校際差異、群體差異不斷消除;體現在中觀上,學校要“五育”并舉;體現在微觀上,要實現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以創促建,形成以城帶鄉、整體推進、城鄉一體、均衡發展的新格局。
注重頂層設計,構建“四梁八柱”。早在2019年,在縣政府主導下,以“項項達標、校校皆好、人人精彩”為目標,出臺《磐安縣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實施方案》,定好時間表,繪好路線圖,建好工作專班。
實施清單化管理,實現螺旋式提升。在自查、互查和專家查的基礎上,教育局和學校層面均形成三張清單,即問題清單、責任清單、舉措清單,這是一份交辦單,更是一份責任書,責任單位及責任人對所列的問題進行掛圖作戰、銷號管理,真正做到緊盯問題不放手、緊盯目標不放松、緊盯結果不走樣。
2
強化要素保障 鋪就均衡底色
硬件整改硬碰硬。加大政府投入,近3年實施新建、續建、改擴建和維修改造相關項目111個,完成投資8.08億元、投入整改專項資金8300萬元,改善鄉鎮學校的硬件條件、信息化條件,義務教育段學校均實現學校塑膠跑道、空調進教室、錄播教室和網絡多媒體平臺全覆蓋。處于鄉鎮的縣四中依山傍水,一步一景,成為一處“讓人流連徜徉的田園、孩子拔節生長的學園、師生沉浸幸福的家園”。實行一校一策,通過租用、置換、改造等方式,確保所有學校音美教室和運動場館面積達標。
師資均衡實打實。實施教育局下屬事業編制周轉管理,核定周轉編制77個,用好浮動編制政策,按班師比配備小規模學校教師,所有小規模學校至少配備13名教師,堪稱豪華配置;2022年和2023年共引進和招聘新教師173名,其中121名到鄉鎮學校任教,進一步充實鄉鎮師資;修訂完善城區義務段職稱評聘和崗位晉升政策,明確使用統籌指標評聘中高級職稱或崗位晉升均需下鄉支教兩年,近兩年共有49名城區教師下鄉輪崗交流。開設校長學堂、講堂、課堂,推動校長的素養進階。縣義務教育段唯一一名特級教師擔任了一所鄉鎮初中的校長。
聯動提升點對點。實施學校“微改造、精提升、美教育”行動,建立“領導聯系片區、科室包干學校、精干力量點對點指導”制度,開展校園文化展評、校長介紹學校比賽、學校最美人物系列評選,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生動格局。跨區域教共體與縣內教共體相融合,實現全覆蓋。針對小規模學校,建立“教研員點對點指導”制度,依托同質聯盟、異質聯盟的教共體,開展小學科“并聯”教研、教共體學校“串聯”教研,打造“小而美、小而特、小而優”學校,提高校際均衡度。到2023年底,累計創建15所現代化學校,創建成功率為41.7%。
3
落實“五育”并舉 彰顯優質亮色
加強思政教育,回應時代需求。立足山區縣自然錦繡、人文風流的資源稟賦,充分利用茶文化、中藥文化、婺州南孔文化、非遺文化、紅色文化等資源,打造精品、精致、精細的中小學一體化思政課程,筑牢學校、社會、區域、數字等“四圈”陣地,建強思政課教師、班主任、行業模范等三支隊伍,構建學段貫通、課程連接、“五育”融合、家校社協同的思政教育體系,形成了“憲法教育”“村課”“大學生第一課”等思政品牌。在學講憲法大賽中,磐安縣連續4年有選手獲省一等獎、全國一等獎。“大思政”賦能山區學子健康成長,大山深處回響著“立志成才,興磐有我”的時代強音。磐安縣思政一體化的做法入選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教材”典型案例。
推動表達教育,撬動教學改革。以“每一個學生都出彩”為追求,創建“讀·書”校園、夯實表達教育,打造“生·動”課堂、激活表達范式,構建“心·安”家園、優化表達環境,推進教育教學綜合改革,推動減負提質落地見效。浙江省學業質量水平監測顯示,磐安縣“教師教學方式”指數從2019年的高于省均1.3提升到高于省均2.9,健康發展學生比例、學生學習品質、主觀幸福感等均高于省平均水平;磐安縣小學初中學業質量差異系數均值全省最低。2022年獲評省級“雙減”案例4個,“表達教育”課題獲金華市人民政府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浙江省優秀成果一等獎,成為磐安縣入選教育部督導評估的兩個典型案例之一。
優化教育生態,賦能學生成長。落實“品質校園四個100%”十條舉措,創新實施“雙學區制”和“雙隨機”均衡編班。全面開展“雙減”和“五項管理”工作,在全省率先實現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清零,率先實現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清零,浙江省基礎教育生態監測三年兩次位列全省前五。“基于智慧體育平臺的學生體育評價改革”被列為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試點項目。開展中小學體育四大賽事,常態落實晴雨天大課間活動方案,創建省市近視防控示范校11所,全縣兒童青少年近視率低位運行并持續下降。積極開發體藝類非遺課程,創建市縣非遺傳承基地學校12所、省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14所,兩個藝術實踐工作坊分獲國家二、三等獎。
基礎教育的優質均衡是動態的均衡,成功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是一個新起點。進入“后創建”時期,磐安縣將圍繞教育現代化的主線,提振精神,實施學前提質、小學強基、初中強校、縣中崛起、中職振興等工程,進一步提升縣域的生態品質、學校的管理品質、教師的工作品質、學生的學習品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力打造“浙中教育特色地、山區教育樣板縣”。
(作者系浙江省磐安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中國教育報》2024年12月13日 第0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