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簡況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是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杭州市核心城區。全區現有中小學及幼兒園137所,在校學生15萬余人,在校教職工1.4萬余人,其中正高級教師31人,在職省特級教師39人。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教育強國建設最重要的基礎工作。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進一步加強尊師惠師工作的若干措施》,進一步加強教師待遇保障,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全方位辦好暖心惠師實事,不斷優化教師成長發展環境,增強教師職業吸引力,努力構建新時代高質量教師教育體系,為教育強國建設筑牢根基。
調結構強師能 優化師資配置
優化干部配備。2024年全區新提拔正校級干部15人、副校級干部31人,平級交流87人,選派機關和直屬單位干部下沉學校掛職鍛煉,組織校級干部分批赴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考察學習,開展中小學黨組織書記、中小學校級干部任職資格培訓等。加強人才培育。完善“杏壇”培養體系,遴選區學科帶頭人694名、杏壇名師48人,新招聘在編人員425名、合同制教師193名。建立“特級教師、首席教師、首席班主任、中青年干部導師”等名師工作室214個。加大教師交流力度,在相對薄弱地區設立特聘崗位,面向全區選調,補強薄弱板塊師資。推動“山海協作工程”,選派教師赴西部區縣長期幫扶。
“最美正能量”引領前行。建立教師師德全員培訓機制,持續14年開展“西湖教師精神大討論”活動。開展“最美西湖教育人”年度評選,集中培樹和宣傳教師先進事跡。每年召開全區教師節慶祝表彰大會,表彰獎勵優秀教師。“智慧之光”激發潛能。以“每季度一評審”的形式,引導教師將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梳理成微案例參與分享評比,激發每位教師的科研內驅力。截至目前,已組織開展微案例評審15期,累計獲獎1萬余篇。
重保障提待遇 增強職業幸福
提高教師待遇。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建立中小學教師工資與當地公務員工資長效聯動機制,確保教師工資水平。實施人才獎勵。出臺優秀教育人才培養、引進和獎勵辦法,引進市級以上優秀人才,一次性獎勵10萬—50萬元;特級教師每年獎勵5萬元,學科帶頭人每年獎勵1萬—2萬元。獎勵最美教師、優秀教師、師德示范教師2000—5000元。對于取得研究生學歷的在職在編教師獎勵2萬元。
完善教師績效管理制度,堅持獎勵性績效分配向一線骨干教師和班主任傾斜。推進教師安居工程。著力破解青年教師生活成本高、住房困難等問題,在不減少教學用房的前提下,騰出空間改建新建一批青年教師集體公寓。同時,定期開展各類文體活動,把青年教師公寓打造成集生活居住與學習社交于一體的青年教師活動中心。目前,全區投入使用單身教師公寓866間,提供教師專項公共租賃住房300套,青年教師住房問題得以解決。
“四杏工程”賦能成長。構建“杏壇”系列教師、干部培養體系,實施“四杏”培養工程及獎勵計劃,鼓勵每一位教師終身從教。尤其是任班主任滿20年還在繼續擔任班主任的教師,除發放榮譽證書外,還給予一次性獎勵5萬元。
減負擔優生態 改善成長環境
加強協同治理。全區嚴把審批和報備關口,健全非教育教學事項進校園審核批準機制,編制進校園活動“白名單”,嚴控數量,實行“清單式”管理。學校每學期從“白名單”中選擇活動累計不超過3項,對其他活動實行“凡進必報”,努力把寧靜還給學校。提升考核質效。整合交叉重復的跨部門“進校園”檢查,優化對基層學校的考核評價,將學校考核從原先7大類100多項指標,精簡至5方面61項指標,避免重復考核、多頭報送臺賬。出臺《微信公眾號平臺運維的通知》,嚴控與教育教學本身無關的指令性任務,如攤派關注、點贊、轉發、投票等任務,不讓一味追求傳播率的指尖上的形式主義進入校園。推出暖心行動。啟動“暖心懇談”主題活動,召集校長、中層干部、教師等開展座談會,開設熱線電話,豐富工會活動,主動關心關愛干部教師職業發展和身心健康,聯合區衛健、婦聯等組織談心談話和系列活動,引導教師積極健康向上生長。截至目前,已收到基層各單位暖心懇談記錄單149個,收集優質案例166個。
通過一系列暖師惠師舉措,西湖區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西湖區連續多次獲“浙江省師干訓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績效考核在全省名列前茅。西湖區提煉總結的《教師培訓實踐范式的西湖樣本》被評為浙江省“百個教師培訓精品案例”。在近三屆省特級教師評選中,西湖區獲評人數位居杭州市第一。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
《中國教育報》2024年12月20日 第0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