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臘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隨著童聲,《春節童謠》響起來,課堂也活躍了起來。幼兒咬字清晰,聲音甜美,執教教師層層鋪墊,將漢字書寫、春節文化等蘊含其中。
近日,一場由四川省綿竹市教體局、市教師培訓中心主辦的“幼小共融 教研同行”幼小科學銜接研討活動在綿竹市天河小學舉行,這是課例展示環節中發生的一幕。
會上,綿竹市各校、幼兒園教師與專家圍繞促進幼兒園與小學教育科學順暢銜接,共同研討新課標視域下的學習準備與學習適應銜接。來自天河小學的教師從新課標、新教材、新理念和新要求出發,為與會者提供了實踐案例。
“孩子們,讓我們一起進入數學樂園看看,我們能完成哪些闖關游戲。”天河小學教師未春梅從“多角度解決問題”的教學目標出發,設計了自主探究、同桌交流、提問展示、對比反思等教學環節,設計闖關游戲讓幼兒鞏固知識,合作意識、觀察思考等能力培養也融合其中。
“園校聯合教研實現了幼兒園與小學之間教育的無縫對接。”綿竹市天河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羅慶說。
為什么聯合教研選在天河小學舉辦?原來,在2021年成為“幼小科學銜接省級試點校”以來,天河小學通過30余次的園校聯合教研,已與綿竹市第二示范幼兒園打破學科壁壘,建立起兒童訪談調研、園校教師互動問卷調查、課程研發交流、聯合教學等常態化聯合教研模式,形成了雙向銜接合力。
“漢語拼音看似簡單,卻給剛剛進入小學的孩子當頭一棒。”天河小學語文教師鄧怡在教學中深有感觸,“作為一年級教師,我們要根據孩子的身心特點,巧用教學方法,讓孩子在各種有趣的活動中認識拼音字母,掌握拼讀方法與技巧,順利通過語文學習的第一關。”
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熟悉的游戲活動會轉換為不熟悉的讀書寫字等,天河小學的教師們通過科學教法為孩子的適應性學習提供了“軟著陸”空間。
“我們在校園環境中植入了學習媒介,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將游戲與學習融合在一起,在游戲體驗互動中,潛移默化地實現了學習的加成效果。”羅慶說。
2021年以來,天河小學教育集團與綿竹市第二示范幼兒園教育集團成立“1+1行政聯盟、1+1研訓聯盟、1+1園校教育教學聯盟”,構建了立體銜接網絡。
綿竹市這兩個教育集團提煉幼小科學銜接課程改革實踐經驗,實現了小學“環境課程化”“課堂游戲化”,幼兒園“游戲課程化”,園校“聯合教研一體化”“評價多元化”,聯合開發出“慢橋”課程體系,通過創意活動、主題區角、自主學習、主題游戲的多元融合,實現兒童身心、生活、社會、學習的準備和適應。
將銜接“陡坡”變成“慢橋”。如今,天河小學教育集團引領的5所小學與綿竹市第二示范幼兒園教育集團帶領的5所幼兒園,共同組建了幼小協同發展共同體,形成“省級試點園(校)—市級試點園(校)—園校共同體”三級梯度協作體系,促進銜接活動共開展、教師水平共提升、園校合作共發展。
《中國教育報》2025年01月05日 第0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