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任朝霞)持續支持75個高峰學科建設,面向科技前沿和產業發展需求超前布局未來學科領域;積極發揮高校基礎研究主力軍作用,全市高校年均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總數超4000項;出臺大學科技園改革發展行動方案,環同濟知識經濟圈、“大零號灣”等環高校創新集聚區對區域科技產業發展的貢獻能級顯著提升……
作為教育強國建設的龍頭,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結合點。一年來,上海教育系統緊緊錨定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樹牢“教”為“科”服務、為“產”育人的理念,一體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全面提升高校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和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能級,以龍頭之力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
上海市積極推進人工智能對高等教育賦能重塑,承擔國家關于人工智能未來領軍人才培養“試驗區”改革探索任務,實施人工智能促進科研范式改革賦能學科躍升計劃,支持復旦大學在全校范圍內開展“AI大課”改革探索,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高校分別成立人工智能學院,培養聚焦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引領者。
為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和緊缺人才培養,上海交通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揭牌成立;為培養強農興農急需的青年人才,上海海洋大學和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開設農業經營管理碩士專項班,上海海洋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開設卓越農林創新班……
一年來,上海支持各高校依托特色優勢和學科專業分類建設集成電路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現代產業學院、智慧農業學院等專業特色學院,開設微專業微課程,為學生提供多元化、跨學科課程資源。針對涉外法治、區域國別、農業經營等緊缺人才,推進專項班培養,加快需求響應速度。
一年來,上海探索重點產業領域人才“住企聯合培養”,由企業出題、企業和高校共同答題,構建“校企聯合、工學一體”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在貫通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方面,上海啟動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早期發現、科學選拔、貫通培養試點,啟動數學拔尖人才貫通培養改革,依托優質高中少年班、高水平大學英才班,探索本博貫通培養。
《中國教育報》2025年01月08日 第0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