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寒假社會實踐現場。
圖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志愿者為家長講解“愛心托管”示范班課程安排。
圖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志愿者上“星際黏土探險家”課程。 均為學校供圖
■近日,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組織學生深入江西贛州走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引導學生參與“愛心托管”示范班,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帶領百余名返鄉青年學習新技能……一批大學生在基層看到了真實的社會需求,通過親身實踐增長本領,用教育的力量服務社會發展。
【鄉村振興】 學生下鄉找到知識的用武之地
本報訊(記者 施劍松)“和我們一開始想的不一樣,鄉村不一定都是破舊的,也可以是嶄新的、豐富的、多彩的。”近日,一群來自清華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的學生組成寒假社會實踐團,來到了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這些青年深入黃埠鎮、梅水鄉等地走訪,到縣工業園區多家企業考察,為所學知識尋找用武之地。
清華大學與北京理工大學的13名青年學子,分別來自建筑、電子、自動化、美術、法學、哲學等專業。在民宿調研中,實踐團成員發現齊云谷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與生態資源,但地理位置受限很難吸引大量游客游玩。實踐團成員發揮復合專業背景優勢,針對民宿發展、品牌打造、產業融合等展開討論,并提出挖掘“茶葉+民宿”爆點,在網絡平臺上開展宣傳。
筆架山“兩山”實踐生態產業示范園項目是上猶縣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轉化路徑的嘗試。在工地現場,實踐團成員了解到上猶縣政府成立“兩山”研究院,將當地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系列舉措?!霸瓉怼諝狻梢宰優椤藲狻?,綠色生態‘產品’可以變為‘商品’,綠色金融能夠觸手可及。”實踐團成員綜合考慮當地特色竹產業,提出了在上猶縣黃埠鎮感坑村坪田壩建立博士工作站的方案,希望通過這一平臺,吸引更多的高層次人才前來坪田壩,共同推動竹產業的科技升級和鄉村振興事業的深入發展。
實踐團成員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吳浩說,博士工作站選址定在生態價值展示中心,并結合生態展覽館形成綜合展示區。
基層治理是鄉村振興的第一線,在黃埠鎮了解基層干部工作流程后,實踐團成員們提出可以借助AI大模型減輕基層干部信息匯總負擔。成員們自主研發的“文件信息自動處理程序”已經實現了上傳文件即可自動提取、自動填寫的快捷功能。目前,成員們正在積極與黃埠鎮工作人員對接,爭取早日實現程序上線應用。
【愛心托管】 提供有溫度的“寒假學堂”
本報訊(記者 程墨 通訊員 陳宇 敖冉 何清吟)“太炫酷啦!”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愛心托管”示范班提供的“小小賽車手的夢工廠”托管課程中,一群充滿好奇心的小萌娃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導下,動手制作出各種富有創意的“風馳小車”作品。
近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團委聯合學校工會,依托共青團自身優勢和學校學科專業優勢,建設有溫度、有力度、有效度的“寒假學堂”“愛心托管”示范班,以小切口彰顯大民生,切實為職工群眾解決假期“帶娃難”問題,也為大學生們提供了實踐平臺。
“愛心托管”示范班匯聚校內3家單位資源,聯系12個學院公益提供23門課程,招募了51名學生志愿者參與授課和管理服務,校內開設2個托管服務班次,為教職工家庭提供方便可及、安全可靠的托管場所。
“愛心托管”示范班也是地大團委拓展實踐育人平臺、引領動員廣大青年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探索。本次“愛心托管”示范班通過寒假社會實踐、團屬新媒體平臺、志愿服務系統等平臺,廣泛宣傳,積極動員,共招募來自11個學院51名志愿者,承擔安全保障、活動組織、知識講解等任務。
依托學校優勢教學資源,托管班以基本托管、素質拓展、興趣培養、實踐體驗等多種方式開展活動,堅持“一課一特色”,共開發23門科普課程,內容涵蓋音樂、繪畫、民俗等?!皡⑴c這次志愿活動,不僅讓我們發現了自己的所學能夠帶來什么,更讓我們看到了真實的社會需求,明白了奉獻的價值?!贝髮W生志愿者們在結束了一天的忙碌后說道。
【直播培訓】 助力新農人“玩轉”電商
本報訊(通訊員 章小劍 記者 劉盾)近日,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廣東工匠學院)聯合團廣東省清遠市委、團珠海市斗門區委等,舉辦興農人特色工匠培訓班(品牌專修班),培訓班聚焦農業產業特色工匠技能提升,吸引了清遠、珠海的200余名返鄉創業青年、新農人報名參加。
據介紹,2025年初,廣東工匠學院聯合屬地政府,啟動興農人特色工匠培養計劃,聯合企業辦學,引進優質師資,整合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優質課程,為新農人和農業企業發展助力,為新農人和農業產業企業提供互相學習交流的平臺。
培訓邀請知名專家學者,為參訓學員帶來農產品品牌塑造與營銷、新農人IP打造、農產品直播間打造等課程。專家、學者從專業的角度,指導學員如何利用數字化工具宣傳與推廣自己的農產品和企業。
“我一定盡自己所能匯聚資源,助力新農人掌握新的技術技能。農業產業好了,就業崗位多了,就會吸引更多青年返鄉創業,建設家鄉?!敝楹6烽T鎮黨委委員李超說。
《中國教育報》2025年02月09日 第0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