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教師如何與人工智能同行

發布時間:2025-03-03 作者:本報記者 鄭翅 歐媚 林煥新 記者 梁丹 來源:中國教育報

①安徽省合肥市南門小學恒盛皇家花園校區學生正在觀看機器人編隊表演。 趙明 攝

②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春暉小學科創空間實驗室,學生在練習操控智能機器人。 謝尚國 攝

  新學期伊始,江蘇省南京市光華東街小學科學教師魏娟娟,已利用AI(人工智能)幫自己做好了課程準備。傳統備課依賴教師個人經驗,而AI技術能精準錨定新課標要求的教學核心。因此,魏娟娟常用AI工具輔助備課、完善課件,并會帶著學生們用AI技術完成創意作業。

  如今,“AI+教育”圖景并不鮮見。當記者向DeepSeek(深度求索)發問:人工智能會取代教師嗎?DeepSeek這樣回答:“人工智能無法完全替代教師,但將深刻重塑教師的角色與教育生態,講臺上永遠需要那個在夕陽下講解‘落霞與孤鶩齊飛’的鮮活靈魂。”

  何以無法替代?何以深刻重塑?人工智能拓展傳統教育教學的邊界,教師的角色或許愈發關鍵。在此背景下,如何與AI同行成為每一位教師都應思考的問題。

  2017年末,英國廣播公司(BBC)基于劍橋大學研究者的數據體系,分析了365種職業未來的“被淘汰概率”,其中教師以0.4%的概率被列為最不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職業之一。如今,這一概率被重新探討。

  “AI不會取代人類,但懂得駕馭AI的人才能成為智能時代的弄潮兒。”清華大學互聯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李曉東說。

  上海師范大學校長袁雯認為,人工智能是輔助教師的工具,教師不只傳授知識,AI始終無法取代教師向學生傳遞價值觀,無法培養學生的社會情感能力。

  “教師應關注‘知識傳遞’之外的‘知識生產’能力,關注‘講授’之外的‘探究’能力,成為終身學習者。”袁雯表示,教師不會退出歷史舞臺,但需要主動求變。

  黨的二十大代表、全國最美教師、鄭州大學思政課教師周榮方最近一直在思考人工智能會如何影響思政課。“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思考思辨的素材。但是人工智能所沒有的真心、人生經歷、復雜情感,正是真正的思政教育必需的要素,只有真人真事真情感才能觸及學生靈魂深處。”

  不容忽視的是,人工智能已經全面融入教育領域,并必然加速其在各細分賽道的應用擴散速度。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教師角色,又會從哪些方面賦能教師?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教師角色的坐標系。”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唐亮認為,通過智能批閱、資源生成等技術手段,教師得以從作業處理、素材整理等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教學重心加速向學習導航、思維培育和精準育人轉移。這種轉變推動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化為“成長設計師”,使其將更多精力聚焦于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

  在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看來,人工智能賦能教師精準教學和減負增效。在教師備課場景下,大模型可以按課時、單元、學情輔助教師生成教學設計,并進行教學策略優化。在課中和課后階段,可以助力測練場景批改減負、講練提質。基于日常作業數據、隨堂測驗、考試數據等過程性學情數據采集,可以助力全方位學情洞察,輔助精準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2024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實施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行動,推動教師積極應對新技術變革,著眼未來培養人才。

  如何讓人工智能更好賦能教師,提升教師人工智能素養?

  杭州師范大學經亨頤教育學院教授楊俊鋒提出,為提高人工智能教育師資水平,學校要重視教育數字化人才引育、提升教師智能素養水平、遵循規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建立教師發展支持服務體系。

  在不少地區,技術正讓教育輕盈而豐富。北京豐臺二中教育集團黨委書記、校長支梅介紹,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抗美援朝精神,學校思政課教師借助生成式AI工具的“文生視頻”功能,基于楊根思烈士的事跡生成了一段楊根思對當代孩子們的寄語,并再現了英雄壯烈犧牲的場景。“有意義、感染力強,教學效果特別好。”支梅說。

  在“人工智能+教育”的磁場中,教情、學情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教育工作者自身要率先掌握AI工具,避免‘數字代際鴻溝’,更好地引導青少年在智能時代健康成長。”李曉東建議。

  觀點

  @上海師范大學校長袁雯:“教師不只傳授知識,AI始終無法取代教師向學生傳遞價值觀,無法培養學生的社會情感能力。”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唐亮:“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教師角色的坐標系。”

  @鄭州大學思政課教師周榮方:“只有真人真事真情感才能觸及學生靈魂深處。”

  案例

  深圳中學南山創新學校:

  強化人工智能

  教師隊伍建設

  本報訊(記者 梁丹)深圳中學南山創新學校整合企業和其他社會資源,組建了“三環形”科創教練隊伍:內環由學校信息技術、科學、綜合實踐等學科專業教師組成;中環吸收部分創新意識強、教學水平高的其他學科教師加入,開展項目式學習;外環引進校外科創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及部分有科技特長的家長義工,逐步建立起一支跨學科、愛創新的人工智能教練團隊。

  為提升教師開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專業能力,學校組建由各學科教師參加的“AI+項目化學習研究小組”,共同開展人工智能教育教學實踐研究,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在學科教學、個性化學習以及教育評價等方面的具體應用場景,并結合國內外成功案例進行詳細解讀,讓教師明晰如何將人工智能技術有效融入教育教學各環節。同時,為不同階段教師制定分層目標:對于部分老教師,培訓目標是掌握人工智能教育的基本概念、常見教學工具的使用;對于年輕教師,目標則是能夠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課程設計、教學實施與評價等環節,探索數字賦能學習模式。

《中國教育報》2025年03月03日 第0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91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人成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麻豆| 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 国产精品丝袜黑色高跟鞋| 国产乱码精品一品二品| 777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国语露脸精品国产| 91原创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三上悠亚久久| 日本精品VIDEOSSE×少妇|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精品国产网红福利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在线视频|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av片国产| 久久久久久一品道精品免费看|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快| 乱精品一区字幕二区| 2021国产精品露脸在线| 777精品成人影院| 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 第一福利永久视频精品|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日本| av蓝导航精品导航| 婷婷五月深深久久精品|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国产在线观看麻豆91精品免费|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 久久久免费精品re6|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